六 诗家雏形(下)(1 / 2)
宋玉本来就彷徨无计,心里非常难受,看见诗曼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样子,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决定铤而走险,不辜负诗曼的一片痴心。
他有了主意,于是主动提出:“陶公,如果你和诗曼不嫌弃,我愿意娶诗曼为妻,这样的话,你们也就不为难了!至于黄歇那边,我自己去和他讲,如果他有什么不满,直接冲着我来就是了。”
陶蠡征求诗曼的意见以后,为宋玉和诗曼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礼之后,宋玉单独拜访了黄歇,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和诗曼的结合原因:以前,自己和诗曼是邻居时,就两情相悦,上次在山庄时,黄歇说出向诗曼提亲,由于事情太过突兀,自己也不方便把两人的事情说出来。现在,诗曼年龄已大,陶家催他来陈城完婚。完婚后,他是来向朋友道别的。倘若黄歇没有意见的话,他还想带诗曼去山庄,两人一起照顾老师屈原。
黄歇听了,当时没有说什么,而心里面,始终还是不能释怀。贵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他,竟然在感情方面,败给了宋玉,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了。
他对宋玉滋生了不满,后来当上楚相,很快就找了一个借口,罢去了宋玉全部的职务。
却说宋玉和诗曼,陪着老师,一起在黄歇的山庄,度过了一段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三年后,屈原寿终正寝,宋玉和诗曼又为老师守了三年孝。六年期间,宋玉跟在老师身边,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走出山庄以后,宋玉失去了黄歇的帮助,仕途之路相当坎坷,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一段时间,他心情郁闷,重游旧地,感叹自己和老师一样,空有一肚子学问,却无法一展胸中经纬。
回忆起和屈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很快写出了《招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
身服义而未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