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春风吹拂金融花(1 / 2)
1992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月。
这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争论持续了数年后,*不顾年事已高,开始了他那著名的春天南巡,并频频发表讲话。人们注意到:这老人想利用他的影响力,继续推动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时间,“春风又绿东南岸”的奇景在南中国悄然勃发,各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又受到鼓励。甚至市领导在出国访问期间,也静不下心来,要利用空隙赶回来组织落实开放的政策措施。说起这段历史,正像那首SZ人写的著名的歌曲唱的那样: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飞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当年,在小平同志视察SZ的时候,本书的主人翁王显耀、夏天已经来到SZ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单位的干部会议上听了市委办公厅整理的《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当时,夏天刚来SZ一个多月,听到小平讲话后,热血沸腾,觉得赶上了SZ又一次发展的机遇期。
那个时候,中央赋予SZ的一项使命就是要敢闯,不要怕失败,摸索出经验来。于是,在SZ的工业、农业、内外贸易、金融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纷纷寻找自己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突破口,看自己能尝试和总结出哪些经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话说当年SZ的金融行业,虽然在人民银行的旗下集中了工、农、中、建等国家专业银行的分行,又有SZ发展银行和Gd发展银行SZ分行及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但是,SZ的企业却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各大专业银行各抓一块,画地为牢,不敢突破。其实,这也怪不得专业银行稍嫌保守的举动,因为他们在固有客户群像众星捧月般维系着的情况下,总是要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在发展与质量之间达至平衡的。
在当年的SZ,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手中继承了大部分客户,有点“吃不了兜着走”的味道,对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大;农业银行有地域上的优势,叫做“阔地扫有尘”,也不怕没有人理睬;中国银行是国家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在国际业务这块,自然是龙头老大,不怕人家不来;剩下的建设银行,当然也有自己熟悉的一块——建筑行业,但还是有点吃不饱。于是,他们比较看重新办的国有、市属企业,并把他们纳入自己的信贷业务发展范围,用时间换空间,不断巩固、提高客户的数量和质量。如此一来,当年来SZ创业的成千上万家个体企业、各种形式的真假内联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和逐步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就成了各专业银行的烫手山芋——看得碰不得。
这就是当年SZ集体金融企业产生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