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丰收(2 / 2)
……
说道这儿大伙儿静了一下,然后都看看我,又看下老妈。奶奶问:
“春枝啊,上午没带咱海子(家人对我的昵称)去地里吧?
老妈:
“一上午睡得熟熟地,连哼一声都没有”。
老爸:
“怕是不简单咧,我瞅着海子好像干活儿累了似的,不会睡着了还能变出东西吧”?
爷爷:
“你消停些吧,别啥也往那上面扯,怕人不知道似的,以后不许提了”。
老爸:
“是是是,俺记着咧,记着咧,忘不了”。
夏收共收了三天半,后来的几天就不敢再去麦田里添小麦了。等家人们把割倒的小麦捆好,运到自家的场院里堆起来离开时,把空间里了麦子一捆一捆地往外挪,直到堆得像小山似的,占了打谷场三分之二的场地,才收了手。
到其他族人那里照样儿操作一番,估计今年族人们的粮食不会再短缺了。
至于其他两个村子,还是先不敢去帮忙添加“夹带”。一是知道的人多了怕引起别人关注,现在可没能力保护自己。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身体好像承受不起如此反复的劳作,这一会儿工夫,累得又有些昏昏欲睡,不行,得赶紧回去休息。
割完小麦就是打场。人们把小麦铺开反复晾晒,等晾干后,用梿枷在上面使劲拍打,麦粒儿一粒粒从麦穗儿上掉下来。用铁叉子把麦秸抖松,再次拍打。等麦粒儿全部掉落,再用铁叉把麦秸取走,地上厚厚一层小麦。
把打出的麦粒儿收起,用扇车开始把小麦和麦壳及杂物分开,再将一粒粒饱满的小麦铺开晾干装麻袋。
原泽海家里种了5亩小麦,往年收成好的时候,亩产能达到一石半,更多的时候只能有不到一百斤的收成,甚至更少。今年打完场晾干麦子上称一称,足足四千八百多斤,家里五口人三年多的口粮有了着落。
夏收结束后,收了冬小麦的地,要回茬种一些谷子、糜子、豆子、红薯、土豆、胡萝卜、大白菜等农作物,
红薯和山药要早一点种,种在稍微沙一些的地里,果实在土里能撑得开,这样果实就可以长得大一些,产量就能大大提高。
谷子、糜子是耐旱的作物,等谷穗儿灌浆的时候下场雨,今年的收成就有了保证。
绿豆和黄豆要种在稍微湿润的田里,太干旱的田里不长秧子,收成一定上不来。
白菜就要种在方便浇水的地方,今年不打算移栽,直接种在地里。一来白菜不用换苗儿长得快,二来等小白菜长到半尺高,间苗儿的时候就可以收一些小白菜,吃不完晾干储存好,到了冬天也是稀罕东西。
胡萝卜白菜都是人们过冬时候的必备品,族人们冬天能有一口菜吃,对身体也是保障。红薯山药蛋更是好东西,既能当菜又能当粮,家里收成不好的时候,是家人保命的重要粮食,今年也得种上一些。
由于干旱的原因,地里的秋庄稼长势一直不是太好,等种下回茬的农作物后,爷爷和老爸就开始挑着水桶,从井里打水,对地里的高粱玉米一颗一颗地浇水。每天早出晚归,像和老天争时间似的,如果短时间内浇不完所有的秋庄稼,浇了水的庄稼是保住了,后面没来及浇水的,就有可能会被干死。所以每颗庄稼只能浇不到半瓢水,只要保证庄稼旱不死就好,等着老天爷那天心血来潮下场雨,秋粮才会有收成。
原泽海这段时间也很忙,每天吃饱喝足躺在炕上假寐,意识来到空间里帮助家里劳动。爷爷和老爸给地理浇水时,他就从空间里不断地往爷爷和老爸的水桶里添水,以往一桶水浇几十颗庄稼,今年能浇完一百多颗。到后来似乎觉察出了不对劲儿,就试着在每颗庄稼上多浇一瓢水,发现一桶水居然也能浇完一百多颗。于是不再害怕水不够用,可着劲儿地往每颗庄稼上浇灌,时间反而比往年提前了好几天。
庄上其他人的秋庄稼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原泽海很想把所有的田地都给浇一遍水,可就目前自己的能力,实在是有点儿力不从心,所以这几天没事的时候,心里盘算着能想个什么办法,把庄稼缺水的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