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书橱铺外庞各庄,当初可说旱三年,刨坟烧棺天降雨,旱完三年涝三年(2 / 2)
“没错,这就是那旱魃的栖身之处。此处四周树冠如篷盖,遮蔽天机法眼,地脉深不可测,坟中的尸体早已尸变为旱魃,你们村的干旱,就是它导致的。”
“那……”
“现在唯有挖出之后,待夜半三更,这旱魃神识回体之时,放大火焚之,不然过几日这孽畜修成因果,怕是没几个人能降得住它!”
按理说,接下来就要谈价了。
但是……
大师说罢之后,脚下缩地成寸几步便出去了百余米,声音渐行渐远众人却听得分明。
“我本不应涉世,如今遇上也是缘分,你等成也罢,不成也罢,好自为之……”
所以说,有些人,你看他像骗子,但他可能还真不是。
大师走了,村民们也傻了。若是之前还有些人不信,现在肯定也都信了。
既然信了,就得直面一个技术性难题:真·等到大半夜再烧?
如果你认为他们会等,那你一定是低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半夜的,多怕怕啊。不如我们折中一下,别等半夜,现在就烧。
“半夜三更旱魃神识回体”之时,烧了才管用。咱们现在就烧,旱魃回不了体,在外面待久了估计也是个死嘛。
就这样,在村长和几位老人的讨论下,决定现在就烧。
棺材抬出来放到边上了,主体说不上是什么木料,雕花也看不出来雕的是什么玩意,但给人一种感觉——
这个棺材,很贵。
很贵的棺材埋在这里,不对。
这里的人用很贵的棺材,浪费。
上面三句居然是押韵的,不过,无所谓。
盖柴、浇油、点火。
这火烧到棺材之后,就听得棺木是噼啪作响,但并没有什么灵魂的嘶吼声或者凄凉的咆哮声。眼看这火越烧越大,大家提起来的心终于都放了回去。
不过这火越烧,众人越是‘脚’着不对。按理来说,棺材这种体积相对庞大的木质物件,基本上只能烧黑,或是烧掉个面,框架结构必然会留下。
然,这个却不一样,这棺材烧的,比旁边的柴火还快,眨眼的功夫就矮下去一多半。
不出半刻,棺材彻底化为灰烬,烧纸的时候刨叱刨叱还能刨出点未烧尽的带着火星子的纸片,而这棺材,一阵风吹过,灰飞烟灭。
众人还没缓过神来,天雷乍响,暴雨倾盆。
久旱逢甘露,没人觉得欣喜,处处透露着诡异。
简段截说,这场雨,或大或小、或阴或明,飘了三年。
跟旱三年的形式一样,就这个村的范围内一直下雨。
一开始村民的心里其实是不慌的,这事情算是在逻辑之中,毕竟旱的时候就旱我们村,涝的时候也理应只涝我们村。
这就跟修车工人随身带着扳手一样合理。
降雨持续了个把月的时候,事情向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起来,先是村西头离坟地最近的张二狗一天天精神恍惚鬼鬼祟祟的,而后张二狗的邻居发小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再后来有人在半夜听到金属交碰的声响。
这种东西在传播的时候,造假成分不受地理、时间等范围性因素的影响,其内容变得愈发浮夸。
诚然,这些村民单拎出来,在剧本编写方面,远远不如走远科学的剧作。但是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比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智慧的,那只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种情况持续了有半个来月,怪事的源头终于闹清楚了。
雨水不大,也没什么冲刷作用,但是当时烧棺材的那片坟地,土壤却被冲掉了厚厚的一层,露出了些物件。
先是露出了一些古钱、瓦罐之类的小件儿,而后是不知道什么功用的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耍得起来的大物件。那帮之前精神恍惚鬼鬼祟祟之流,就是每天晚上挖东西熬的。
到了后来,整个村子都神神秘秘地在那挖宝贝,听说最后还挖出了口鼎。
俗语有言,浸了油的纸在纯氧中包不住火,这事情就算传开了,别村的人也来凑了几天热闹。
再后来,这块地方被上级封了,村民手里的东西也悉数上交。
那么,这么多东西,真的全都上交了?
你还真别说,这些东西,真的全都上交了。
但是外人肯定不信,总有些二道贩子来收货,村里的人一开始还解释解释,后来就抱之一笑,骂两句闲街了事。
村里的日子又逐渐恢复了平静,每天人们的生活依旧是吃饭、睡觉、种地、看下雨。但是张二狗却越来越恼火。
因为他损失不小,那些本来就不属于他的东西,他本有机会能得到,但是却没得到,这就叫‘损失’。
随着来自己家串门的古董贩子越来越多,他越发觉得自己损失惨重。但是也没办法,只能忍着,直到有一天他碰见了王五。
这个王五也是古董贩子,但王五不是奔着收东西来的,而是打算给自己的货“镀镀金”。
他手里的货和本钱,很不简单。可以说,冲着他的穿着打扮,就不应该被称为“贩子”。
大量高质量的货源、稳定的流水,要成大事现在还差一个噱头,张二狗就是这个噱头。
长话短说,小三年之后,村已经变成了街道,农田和家院也都变成了商铺,曾经的村民不知道哪去了。
庞各庄的故人,只剩张二狗一个外姓人。
这些个古董铺子之中,混进了一家书店,书店的名字就叫书柜铺子,铺子第一任掌柜的,就叫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