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郑容钰的矛盾(2 / 2)
在北边,秋季很短,在老百姓交了又一年的赋税后,这一年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家里交完税赋后估算着粮食不够支撑到明年的更是扑到了山里,打算只要能填饱肚子,省下粮食的全都弄回家去。
所以,交完了赋税,漫山遍野地人更多了!
可在怎么往山里跑,秋末后天气渐渐降温,属于冬天的寒冷很快就让进山的人越来越少。
都是穷苦人家,身上有几个人是能穿上棉衣的,大多人家能有一套续了芦花、柳絮的厚衣穿在身上都是了不得了。特别是这几年北边被大梁人占领,南边的棉花过不来,这棉花就成了有钱人家才穿的起棉衣,乡下人家一到了秋天就拼命的砍柴,然后,天冷了就窝在炕上,烧柴取暖。
上石村西北边往上的河沟子有一段是种植着芦苇的,这是先辈们有先见之明种下的,据说之前是没有的。而每年到了芦花开的时候村里都会集中采下,然后分到每一家都是同样的斤两。
“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
从前殷槿是不懂古人把芦花缝到衣服里或盖着的被子里,直到今年村里分下了芦花她阿奶带着儿媳妇、小姑姑等人将家里的被子拆下来淘换旧芦花她才终于第一次看清楚这东西的用法。
说实话,前些年她知道被子里絮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时她只觉得不保暖,倒是挺轻的,再加上她火力旺,倒是真没怎么冻着,就没有管是棉花还是芦花。而今亲眼看到了才发现古人是真的很有智慧。
棉花贵,那就不买棉花,自己种芦花。
不过,她没来得及盖上自己那床换了新芦花的被褥就去了县里,倒是有些可惜。
入冬了,外面干冷干冷地,黄老也不在院子里教导殷槿了,而是换到了暖暖地屋子里。
殷槿没有郑容钰那学霸的脑子,一本医书翻个两三遍就能记住。相反,她学医真的没什么天赋,可能前面教过,再提问她就忘了。好在她也不是奔着学医术去的,而是记住了药材长在山上时是什么样,栽种的时候适合什么地方栽种。是喜阳还是喜阴,是干旱好,还是多浇水好。
其实,她也不是没想到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找一个对这方面有些天赋的来学。可是,她的兄弟姐妹跟人家郑容钰和黄老什么关系?如果不是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她这拖家带口的还要住在郑府,吃人家郑容钰的。她实在没那脸皮,所以,尽管自己屁天赋没有还是努力自己跟着学,回去教会了家里的兄弟姐妹后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就是殷槿的打算。
而正是因为殷槿的不贪才让郑容钰这个从小对人保持警惕的更愿意亲近她。毕竟,他身份特殊,从小身边围绕的不能说都是冲着他身份吧!但是,大多都是。再加上他身体原因,真正不贪他身份愿意跟他真心相交的没有,所以,他至今也没有真心相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