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粮行(1 / 2)
张璟并未着急忙慌的询问自己的新差事,而是站起来躬身抱拳,“是,小侄领命。”
袁彬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先问新差事呢,不错,不错,咱们当差就是要这样,不要问做什么,而是应该考虑怎么做才对。”
借着这个机会,袁彬将自己为官二十载的经验对张璟娓娓道来,毫不藏私。张璟心中感激,只有真正的自家人,才会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你。换了外人,谁会管你?
吃过午饭,从袁家出来,张璟想了想,还是去正东坊跟李锋汇合,继续巡街,尽管马上就要换新差事了,张璟却不希望给人一种得志便猖狂的感觉,还是老老实实的办好自己的差事。
“贤弟,怎么样?”见了张璟,李锋立即问道,对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李锋也是十分关心的,得知今天张璟去寻门路,自然要问结果,这不是功利,而是关心。
“妥了。”张璟对李锋点点头,简单的说了一句,自己拜托袁彬为李锋兄弟三人转校尉的事儿却没说,还没影呢,万一出了岔子,自己的话又放了出去,岂不是尴尬,索性等尘埃落定,该知道的自然也就知道了。等别人来感谢自己,总比自己巴巴的跑上去邀功好得多。
“这便好,这便好!”李锋闻言,打心底为自己的兄弟高兴,能够跳出这个泥潭,真的是挺好的,至于他自己,虽说也想跳出去,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本事,既然自己没这个本事跳出去,那么兄弟能够跳出去,也是极好的,羡慕李锋自然是羡慕的,但嫉妒之类的,还真没有,没必要,自家兄弟,过命的交情,有什么好嫉妒的?
兄弟两个出工不出力的应付到时辰,去张田哪儿交了差事后,拒绝了几个平日相熟喝酒的邀请后,便结伴回家。
“见过母亲,”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跟母亲禀告一下自己去见人的情况,“今日去拜见了袁伯父,还有伯母,他们都挺挂念母亲还有小慧儿的。”
“好,”张母闻言,也是极为高兴,儿子长大了、懂事了,不像以前那边浑浑噩噩的,这就好,至于前程什么的,他们这寒门小户的,也不指望什么,平平安安、一辈子衣食无忧也就行了,“见了就好。”
“伯母说让您和小慧儿明天去她家,”张璟接着汇报,“我就应了。”
“好,”张母点头,笑呵呵的应了,“正好我们老姐妹两个也有日子没见了。”
此事便算是说定了,一家三口又聊了一会,便各自安歇,平头百姓家,除非有事,否则不会有人浪费灯油的,即便张家的日子眼见就要好起来,也没改这个老习惯,灯火通明,彻夜不眠,那是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张璟要苦读父亲留下来的兵书,所以回屋点了一盏油灯,挑灯夜读,却也被母亲嘱咐了几句“早点睡”。兵书这东西,怎么说,一些固定的、程式化的东西,当然是有用的,比如如何安营,如何行军,如何列阵,若是不看兵书,还真不一定能找到门路。
但真打起仗来,如何观敌、如何应敌、如何对阵、如何出击等一系列战术层面的应用,兵书这玩意儿就没那么好用了,更别说战略层面上的交锋了。否则赵括也不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头,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当成反面教材,都几千年了,还一直在拿他说事儿。
熟读兵书,最多只能成为一个还算合格的将领,若想成为名将甚至军事家,天赋经验不可或缺。那些历史上数得着的军事家们,孙子、齐王信、卫烈侯、诸葛武侯、李卫公、岳武穆这等巨佬难道是看兵书看出来的?
亮黑恕不接待,我不是亮吹。先搁置丞相的军事才能这个一直被亮黑攻击的点,个人认为,即便单说军事才能,至少在三国期间,也无人能出其右。
顺便发散一些,说说做人、为帅、甚至为君的一些基本要求,“仁”怕是逃不过的一个衡量标准,与他同时代的曹操、孙策、孙权、司马懿,这些留下赫赫威名的所谓“明主”、“英雄”,那个没屠过城?
如果说这些所谓的“英雄”的光环,需要百姓的鲜血去点亮,这样的英雄,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