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镇守1(1 / 2)
“都安置妥当了?”张璟随口问了一句。
“妥了,”秦武笑道,“新购了一处宅子,就在东城,离着宫城不远,哪儿基本上都是当官的。”
张璟点头,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起回府。起初,大明官员到地方上任,三年内不准带着家眷,但现在这个限制已经取消。
但一来张璟初到南京,许多东西都未曾安置好,家人跟着来了,也得跟着受忙活;二来为了安朱祁镇的心,还是决定不带家眷。至于什么时候会把家眷接到南京,张璟还未曾考虑好,倒也不必急于一时,他在南京起码有个几年的任期。
回到刚刚买好的宅院,由于比较匆忙,仆人什么的都没招。找仆人更得擦亮眼睛,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别人排进来的眼线?
这不必怀疑,东厂肯定会派人的,还有锦衣卫,不要觉得张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现在的指挥使是援兵,锦衣卫就不会派人进张家,这不可能,他们代表的是朝廷,是朱祁镇,朱祁镇需要知道这些大臣的一举一动。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对手,他们也肯定会派人,哪怕探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万一呢?
东厂、锦衣卫的人不能随便拒绝,哪怕知道他们是探子,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其他人就得严格一点了,否则府里跟个筛子似得,四处透风,别人连你晚上吃的啥饭都一清二楚,还不被人给坑死。
宅子挺大的前后三进,还有东西两个跨院,足够安置了。
“郎君,魏国公差人送来拜帖。”正要回房的张璟突然听到亲兵的汇报。
张璟一愣,看向楚成和秦武,他让这二人先一步来到南京,为的就是先来摸摸底,看看南京这几位都是什么成色。
内守备就不必说了,他们叫做“司礼外差”,看名字就知道是谁的人了,即便没有曹吉祥,他们宁愿和勋戚沆瀣一气,也不会偏向文官的。
魏国公徐承宗世居南京,他的爵位是继承自哥哥徐显宗,现为南京外守备,领中军府。
张璟倒是没想到这位魏国公会在他刚刚上任的第一天就递来了拜帖,这个姿态摆的有些低了。二人职权差不多,论品级,徐承宗是超品的国公,而张璟只是各正二品的尚书。
徐承宗想见自己,完全可以到南京兵部衙门去,二人一个是外守备,一个是参赞机务,谁都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这大晚上的,自己刚到南京的第一天,就把拜帖递了上来,难道这徐承宗心里有鬼?
徐承宗心里有没有鬼,张璟不知道,但能让徐承宗如此谨小慎微的,肯定不是他这个参赞机务。
再说了,徐承宗是勋臣,更是中山王徐武宁的曾孙,只要他自己不作大死,无论如何都少不了他的荣华富贵,与国同休,并非一句空话。
“此人名声倒也不好不坏,”秦武说道,“至少在民间没什么恶名。”
张璟点头,勋戚嘛,出生就是别人的终点站,荣华富贵,啥都有了,不是谁都如孙氏兄弟那般肆无忌惮、贪得无厌的。
南京的这帮子勋臣也喜欢银子,但终归不敢太离谱,最多也就是借着职务之便,役使营卒、吃点空饷之类的,对百姓,至少现在,还是比较小心的。因为他们是开国系,而不是靖难系。
张璟现在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格,只要还有敬畏心,做事不那么离谱,就可以团结共事。
“锦衣卫那边情况如何?”书房只收拾了个大略,摆上了桌椅,至于书籍之类的,只有张璟平时常看的几本放在案头,其他充门面的都还没来得及整理。
“南京锦衣卫是刘敬管事,吕贵、徐显隆分任指挥佥事,协理卫事。”齐亮说道,“小人等去履职,倒是无人作梗。”
李锋等人也跟着点头,齐亮、李锋等人中,只有齐亮是见任管事,任南京锦衣卫镇抚司镇抚,其余的李锋等人都是带俸官,不管事,就更没人为难他们了。
刘敬和吕贵都曾经在张璟手下任过职,刘敬是带俸指挥使,倒是吕贵,乃是管事的指挥佥事,如今却被调来了南京,看来是被逯杲给清理来了南京。
得,活脱脱的死对头啊。
至于徐显隆,是徐武宁的次子徐膺绪一系的人,与徐显宗是堂兄弟,至于关系有多亲密,倒也不见得。
“宫里那两位什么情况?”张璟看向楚成和秦武二人。
“周礼是正统末年来的南京,陈公则是景庙时被派来的。这两个都不是啥好东西,与张凤张司徒多有龃龉。”楚成说道。
南京这两位内守备的职责除了与外守备、参赞机务一同负责南京事务之外,还有两项主要的职责:一是作为朝廷耳目,随时通报南京当地的各种情况,与锦衣卫差不多;二是为皇室采办土物贡品,多为奇玩珍物、当地有名的特产之类,谓之“孝顺”。
而这些奇玩珍物从何而来,当然是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搜刮而来,大大影响了南直隶的赋税收支,张凤作为南京户部尚书,自然不待见这俩阉人。
至于张凤,这位是难得的能吏、干吏,而且为人正直,可惜,朱祁镇复辟后,不容于朝,被调到了南京。即便如此,这位老先生也是兢兢业业,不顾自己年纪大了,尽心尽力的督理南直隶粮储,而毫无怨言。
若说留都南京的这些京官们,有谁是真正办差的,估计也就张凤张子仪了。
至于其余人,除了科道的言官们每日里好为大言,却甚少成事外,其余的那个不是得过且过?指望他们办事,黄花菜都凉了。
“应天府呢?”张璟继续问道。
“应天府府尹王弼原为顺天府府丞,应天府府丞刘洙原为刑科给事中,皆是天顺元年升任,二人官声一般,民间多有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