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确定(1 / 2)
在进入50和60年代,世界的工业进入高速地发展,全球的贸易也爆炸性增长。
那么,全球航运业随之受益,
也进入了快速地大发展,所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之高,
全球各大航运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就纷纷全力地扩张,疯狂买船,就是为了占领市场,
也包括港岛的船王,除了包钰刚,其他三大船王许暧舟、董好云,赵丛严,都在全力地扩张,
特别是董好云,把船只的数量是提高到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比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多达一倍。
虽不及世界船王包钰刚的环球集团,但其船舶的种类之多、单船吨位之大、机械设备之新,远远超过对方。
全球航运公司的扩张,这也造就了船只的价格极速上涨,可以说,就顶得上港岛中环的一栋摩天大楼。
然而,世界航运业只有黄金20年,在进入80年代时,全球的经济呆滞,贸易需求减少,航运业一下子就倒退,变得产业过剩了。
这给全球相关的航运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包括制船业。
港岛3位船王损失惨重:许暧舟所建立的航运公司被迫贱卖。
董好云是负债200亿。
赵丛严的航运则破产,他不得不变卖古董来还债。
也就是说作为港岛四大船王,在80年代的航运危机,唯有港岛的包钰刚挣钱了。
因为他注意到危机,航运业会过剩,就迅速抛售船只,从70年代的200多艘直接减少了到了80年代初期的40艘,
这让他大赚了一笔钱,因为船只是在高价位的抛售。
然后,与李加诚联合,进入了港岛房地产行业。
不过,董家还算幸运,通过霍英栋,李加诚…等等帮助,才熬过航运萧条期。
港岛四大船王在主营业务上,各有不同:包钰刚主攻邮轮,董好云主攻货柜轮,赵丛严则主攻散装货船,许暧舟则是综合型轮船。
高志诚现在是对港岛的航运业,造船业暂时没有很大的兴趣,
等到航运业回暖之后,再全力收购,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是先熟悉,获得一点股份即可。
特别是东方航运,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有机会,但是成本很高。
港岛作为全球贸易港,全球的航运公司都有业务往来,竞争是十分剧烈。
并且,这次的萧条期至少是10年,在90年代初,才恢复80年代的业务。
为了扩大东方航运的利润,董健桦不得不去主动招揽订单。
与对方的会面是在中天实业办公室。
对方来的目的是非常简单,期望承包公司的航运业务。
董健桦穿着很正式,西服领带,全身透着商人的干练和精明,
他先是介绍着东方航运在全球的港口和船只,再说着主营的业务,说得是非常明确。
高志诚一看,对方报出的价格确实很适合,也很合理,没有理由不合作。
就当场表示愿意合作,把中天实业的航运业务交给对方。
可是,想到对方公司状况,即使时获得了1.2亿美金的注资,依然是处于破产的边缘,情况是十分不容乐观。
另外,在90年代,东方航运依然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最后时靠着李加诚的出资,才度过公司的危机。
高志诚决定趁着机会,试探对方:
“董先生,我想我们可以把生意做得更加大一点!”
对方是不明白意思:
“高先生,你的意思是…?”
高志诚微微一笑:“董先生,虽然说,我是在科技业,但是我也对其它的行业,有兴趣。”
对方拿不准:
“高先生,你作为港岛科技大王,是对航运业有兴趣?”
高志诚大笑起来,挥挥手。
对方一脸疑问。
“董先生,不要被媒体吹嘘所谓的名号…,”高志诚严肃说道:
“董先生,我的意思就是想在航运业,双方能不能继续加强合作…?”
对方是很惊讶,但是通过高志诚的表情,不像是开玩笑,但反应是很积极:
“高先生,我十分欢迎,个人或者是贵公司投资。”
现在东方航运就是缺乏资金,根本是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银行,投资…等等,都是非常不看好目前的航运业。
当高志诚提出投资,对方的内心是很激动。
为了获得更多的股份,高志诚又退回到航运业务上:
“董先生,如果说我们在航运业的合作,我相信我们的事业,都蒸蒸日上,合作是双赢,
因为中天实业决定大力发展制造业,在不同的领域,包括在目前最火热的电脑业…。
所以,每年的订单都是高速增长,客户是在全球:包括苏联,米国,欧洲,南美洲…等。”
对方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可没有选择:
“高先生,我是十分欢迎你,投资我公司,”
…
双方商谈很友好,因为高志诚只是小额投资,也可以说财务投资。
高志诚决定在一年内拿出1亿港币,分3期付款。
然后再将公司货运的业务,包括大深市,全部交给东方航运承运,
所以,这是对董先生来说,无意是雪中送炭,双方的合作,是非常愉快,
就如同当年,包钰刚在文华酒店与李加诚私下达成的协议,互换手里的股票,实现了心中所要的利益。
同时,高志诚目前在港岛是一个风向标的人物,
是港岛科技之父,与李加诚,包钰刚,还有霍家…,一一并列。
有了高志诚在背后支持,东方航运股票价格立即上扬5%,
可以说,自从1982年以来,这是东方航运最大的涨幅,因为股票价格一直是喋喋不休。
…
接着,高志诚把目光是放在了报纸的业务,是如何接触金镛先生,
是不是直接对外发出公告,强硬地表示,公司进入报纸业,其目标在三年内的销量,进入港岛前三,在10年内,其销量进入全球第10大综合性报纸,
这让他人能看到公司进入报纸行业的决心,还有雄心,
也能给竞争对手施加强大的压力,
还是先是私下与金镛先生商谈?
两种办法都适用,就是看时机。
如果金镛先生不同意,那就采用第一种,简单有效。
毕竟当初在娱乐周刊,漫画,还有后续的音乐,都是后来者的身份,将对方打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高志诚就拿起电话,先是直接打电话给雷炜颇,探寻情况。
按照目前的地位,高志诚肯定是高于对方,
毕竟明报周刊是一天不如一天,经营十分困难。
所以,对方一接听,立即变得客气起来,
与当初的位置是完全相反。
与对方约定了时间,在一家饭馆的包厢。
对方穿着打扮看起来寒酸,所以就连说话也没有了气势,都是奉承之话。
高志诚的嘴角泛出不屑的一笑,没有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