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破灭的瞬间(2 / 2)
太后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燕嬷嬷,也不说话只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燕嬷嬷想了想说“当时徐御医来的时候,皇后陛下就已经没有气息了。宫人们说是嘴角还留着血迹,若不是中毒,嘴角的血迹该怎么解释呢?”
太后说“其实也未必就是中毒,或许是她自己呕了血也未可知呀?”
燕嬷嬷道“若是王后陛下先前曾有过吐血的征兆,那她的侍女们也不会如此惊慌,也不会言辞凿凿地说有蹊跷吧?可见从前未曾吐过血,一个从前未曾吐过血的人临歇息之前还念叨着过两天要出去赏花,总不能是自尽吧?那就只有可能是有人在他喝的药里头下了东西。”
太后想了一想,自己也点了头,确实是这个道理可是谁呢?
其实大家的心里头都有猜测,如今宫里头一枝独秀的只有玉良妃一个人,若王后突然亡故,以国君对她的宠爱,她极有可能做贵妃,甚至被封为王后,怎么看她都是最有嫌疑的那个人。可这个时候太后却犹豫了,如果真是她怎么办?
良妃确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她没必要这么做呀。王后如今不过是个空架子,宫里的实权都握在她自己和焦贤妃手里头,她何苦要惹的一身骚,得不偿失啊!
燕嬷嬷也这样看,可除了良妃宫里头哪还有其他人能够从这件事情中获益呢?两个人想了半天也得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不只是太后和燕嬷嬷,宫里一半人都觉得这事十有八九,就是良妃做的。剩下的那一半人呢,就觉得良妃没必要这么做,她手里握着实权,且正得宠,她早晚能够用更稳妥的方式上位,不必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谋害一个公主。
作为当事人,玉良妃闷头在屋里头关了好几天,又气又恼,可又没法说话为自己辩驳。况且就是她想说她也出不去呀,大门紧锁着,不让进,不让出。每天的饭菜都给送到宫门口。这下可好,国君也不来,里头的人也不让出去,她这什么消息也听不着,只能从每天来送饭的人嘴里打听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断绝联系的愁闷把她给气的呀,屋子里能砸的东西全给砸了。如今看起来空荡荡的比平时的奢华呀,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不嘛,今天来送饭的小姑娘只说了这么一句话,秦国的元大使特地进宫来为皇后抱不平,结果被国君命人给打了出去。一听到这话,良妃心里马上犯起了嘀咕。国君这是什么意思呀?这是认了呀,还是没认呀?可不管这认不认你这把人打出去了,在秦国看来,怎么着都有点不讲道理吧?
一想到这里,良妃连一时半会儿都坐不住了,就想出去找国君把这事儿说个明白。可是呢,她也出不去,只能坐着干着急。画儿在旁边欲言又止的看了她好一会儿,见她装作没看见,走来走去的,转了好几趟。
看这情势,画儿也就识相地走开了,嘴里嘀咕着厨下呀,院子里呀,还有这样那样的活可以忙活,其实也不过是给彼此一个台阶。良妃站在屋里头隔着窗户看看院子里头忙忙碌碌的画儿,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儿。
从前她有什么话都愿意跟画儿说,遇到什么事情也有个出主意的人。可如今做了这么一个梦,不着四六的,可心里头却有了芥蒂,不愿意再和她说话,总觉得这梦里头的事情要成真。
其实她也知道是自己想得太多,可问题在于她心里一直想着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一想到画儿和国君可能有些什么,她就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也不想再去放低身价了。想着无非是在屋子里呆几天,于是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在屋里一呆,结果没想到这一呆就是三天。
第三天一大早宫门就打开了,国君没来,来的是一道旨意,让问问良妃,这段时间都见了谁,做了什么,让一五一十的都让说清楚。
还没等良妃表忠心,这来传话的宫人就陪着笑道“良妃娘娘,您也不必多心。这话呀,是每个宫里头都传了的,您呢?只管老实说,是不是的国君自然会分辩。妾身等就是个传话的人,你也别为难妾身们了。”
玉良妃便坐直了身子,问了一句,“王后陛下的丧事开始办了吗?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宫里头的事情我还是能说上些话的。”
那宫人笑道“瞧您说的,王后陛下的丧事如何能经内务司的手,那都是礼部和鸿胪寺的事情。秦国,郑国那都得商量着办,毕竟王后陛下还是秦国的公主啊!”
说到这里,玉良妃问“王后陛下同时作为郑国的王后和秦国的公主,丧仪想来要格外不同吧?”
宫人正色道“王后陛下生前曾是秦国的嘉仪公主,在秦国位同一品亲王,身份尊贵。在咱们郑国那也是正经的王后。公主加王后的丧仪自然是与别人不同,也算得上是国丧,两国都是要守孝的。”
后头说的什么话良妃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脑子里面只听见了嘉仪公主四个字,便问“王后的封号是哪两个字?”
那宫人拱了拱手比划道“嘉仪,值得嘉奖之仪礼的意思。”
玉良妃的脑子里轰的一声,什么也听不见了,苦笑着将人送走,瘫坐在原地好一会儿回不过神来。
原来从前的种种都是虚妄,都是做戏。我曾经以为我是你难得的钟情,却没有想到我是你怀念故人的替身。我以为你爱的是我青春年少,可事实上你只是从我身上找别人的影子。最可笑的是,你明明那么直白我却到现在才发现。
良妃在原地坐了很久,过了很长时间她才清醒过来,步履蹒跚地回到寝殿里,看着堆满寝殿的礼物潸然泪下。
哭着哭着她清醒过来,事已至此,哭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改变不了,除了让自己伤情,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