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乐不思属(一)(2 / 2)
王越并不隐瞒自己的鉴别方法,见魏越又生疑惑,他清楚魏越的心病就直:“即便扬祖与奉先体貌酷似……可骨相、筋膜有差。如奉先,骨骼密实,未经训练时奉先一臂能提百斤,双臂提二百斤能健步如飞,这就是先资质之差。”
看着眉头紧皱的魏越,王越又补了一刀:“骨相生后难改,再筋膜。扬祖与奉先同等操训,食肉五斤,奉先能滋补周身,而扬祖会有差异;而习武伤身,药食可补却难补全损伤。例如,药食能补二分,奉先一日伤三分,扬祖会自伤五分。一日点滴之差,长年累月几十载后,人至中年时奉先并无隐疾,而扬祖必然气力不继,病急缠身。”
王越所让魏越陷入思考,已经的很明白了,武学是有先资质差别的,先资质的差别就是这么的明显。吕布的骨骼就是比你的密实,拥有比你更高的力量、爆发力和承受力;吕布的肌肉就是比你的完美,同样的训练吕布能锻炼全身肌肉而你不能,你的肌肉肯定会因为训练方式不同而使得肌肉训练有侧重差异;因为吕布的体质构造更完美,训练对身体的损伤更,隐患更。
除非魏越拥有更科学的训练方式,能将全身肌肉训练,保证力量的协调和爆发,同时他还必须降低身体损耗,避免中年后身体素质急速下降和健康崩溃。
魏越相信王越的法,同样是人,可就是有轻微的差异,比如有的人骨骼密实,导致身体密度大于水;骨骼密实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难后拥有。有科学仪器能追平肌肉训练上的差距,可骨骼差异怎么追?
同样的一招,吕布能轻松将对方扎死而且有余力变招,而你耗尽全身气力还不一定能扎死对方,至于后续变招更是无从起,成为栈板上的肉。
骑兵对冲时,充满力量且能高速挥舞的兵器,就如割麦子一样,一刀划过对面就成片倒了。
魏越见过张举是如何在战场上冲杀的,张举拥有更高的力量、更丰富的战斗经验、更好的兵甲马匹,所以张举能轻而易举扎死对面对面之敌,而不是被扎死。
王越突然把‘先资质’上的差异明白,让魏越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稍稍收敛失态,魏越知道王越不会轻易出这些东西的,尽管王越所的内容他能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接受。可对其他人来其中还存在一个辩证真假的环节,这些内容一代代武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教训。对武人而言是很宝贵的,王越突然出来,难道仅仅是为了打死魏越的心病?
果不其然,王越投之以桃,就需要魏越报之以李了,王越开始询问河北战场,询问的非常详细,详细的令人发指。
王越是轻侠之首又如何?他因程夫人之故成为虎贲仆射又能如何?他边郡出身并无家传兵法,他对于指挥打仗有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否则他入军只能担任斗将,靠身体力量拼杀获取军功;而魏越之类世代钻研兵法的豪强子弟,是用智慧、人脉、嘴皮子获取军功。
相对来王越的危险性高不,还效率低,一个能成为当世轻侠之首的人,会不思进取?
他想当将军,不求成为朱儁、皇甫嵩、卢植这样可以支撑起方面的重将,起码也要做个合格、能单独指挥,能混军功的将领。为什么会这么急迫,原因很简单,魏越稍稍思考就能想明白。
只要站在王越的角度来看未来,就会发现王越今后的发展道路非常的崎岖,他不受士人推崇,也不受武人信赖,追随王越的轻侠都是各地治安顽疾。
六百石的虎贲仆射,外放做个军司马是必然。虎贲仆射的专业性太强,是教授虎贲郎武技的全军总教头,以武技见长已经成为历代虎贲仆射的代名词,换言之虎贲仆射擅长训练,却不擅长练兵、领兵。
所以虎贲仆射要升迁,几乎不可能去做文书、行政工作,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军司马。能做好军司马证明坐营督兵才能后,才会踏上传统的军将道路。一旦这条路顺利,那王越前途一片光明。
别忘了虎贲仆射是做什么的,他教授武技的虎贲郎有的会成为军官,有的会成为地方县令、长,相对于其他羽林系和北军系军将,虎贲系的军将然拥有更大范围的人脉。
王越不是西北边防六郡良家子,也没有在羽林系起步,所以他不是羽林系;他尽管负责五校短兵器武技训练,可也不是三辅三河出身,也不是北军职务起步,所以他不是北军系;他的根扎在虎贲系,也是以虎贲仆射升迁到指挥,所以他是虎贲系。
相对来魏越就是铁打的北军系,祖上是北军三河系,自己又在北军射声部历练过,与羽林系、虎贲系又无染,自然是纯正的北军系。
一旦王越走上虎贲仆射、军司马、边郡都尉、长史,领兵校尉、裨将、偏将这条握有实际兵权的道路,十几年后刘辨接过皇位,那时候的王越当个前、后、左、右、卫将军这类重号将军也不为过!
足以,一步奠定家门三世富贵!
很好的规划,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