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信风折旗(三)(2 / 2)
这个猜测弥漫在魏越心中久久不去,以至于跟杜氏交缠在一起时,脑海中依然是西路军在战场上响应凉州叛军,里外夹击皇甫嵩部的可怕场景。
如果这个猜测有一定根据,那皇帝为什么坚定不移的支持黄琬,黄琬为什么一成不变的贯彻西路军原有的建设计划?难道西路军就是引子,皇甫嵩那里有后发制人的手段?
京畿各处的军队都是有数的,外州兵马都在与黄巾军残兵、匪徒做拉锯战,很难挤出成建制的军队,更不可能让成建制的军队悄悄潜移到三辅之地。
带着浓浓的疑惑,魏越次日傍晚拜访了韩,还是在韩的书房中。
魏越提出自己的疑惑后,韩却反问:“扬祖与黄公覆在酸枣做下了好大的事,黄公覆凶名令雒都震动,引时人议论。对扬祖好奇者不比黄公覆少,比如袁基就托言老夫,想要与扬祖一叙。诸如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也察觉了扬祖,待三袁上门,不知扬祖如何答复?”
有什么好答复?
不对,三袁有什么好质问,需要魏越答复的?
有,袁氏现在如日中,袁氏三兄弟几乎代表了士族新生代;任何一个有名的士人,都在这三兄弟的人脉中。
而魏越身为蔡邕弟子,偏偏又很有本事,又非常的巧合的没有跟袁基、袁绍、袁术有接触,仿佛突然蹦出来的,这难道不令袁氏三兄弟好奇?
河北战场上魏越表现出奇却赌气,因卢植下狱而跟着弃职,行为与骄傲的士族俊彦没区别,不值得称奇;而后魏越出名的事情就剩下一件了,就是砸出黄金捉弄黄门,险些把张让手下的黄门玩死,这件事情让很多人知道了魏越有钱、有胆量,不害怕宦官,是个勇敢的人,同样这件事情不称奇,无法吸引袁氏三兄弟。
而后就是酸枣降军的处置了,一个在右路军中表现平平的黄盖,竟然能做出那么周密的计划,高效而平稳的处置了令朝廷棘手的降军问题,更让人惊讶的是改编后的五千轻步兵有着非常难得的稳定性。于是,魏越的身影走入了袁氏三兄弟的视线。
一个名师弟子,年少却有难以估量的才干和心性,而这个少年英才似乎一直没有跟袁氏搭上线,这就离奇了。离奇的魏越的师兄顾雍名满雒阳时,魏越没有跟随顾雍去推广自己,顾雍也没有宣传魏越,而是把自己京中收到的礼物送给了魏越,如袁绍的宅子,以及各家赠送的健仆。
还有曹操,曹操跟袁绍兄弟是自幼玩到大的交情,跟魏越多有往来,同样也没对袁氏三兄弟提及过魏越。
于是,事情就简单了,如此奇伟的少年与袁氏之间似乎有着层层阻力,袁氏三兄弟在最初的狐疑之后,就能感受到这层阻力的深深恶意。
韩见魏越陷入思考,饮茶之后又开口点拨:“扬祖身有傲骨,视袁氏如无物,可见具有大勇气;正因如此,黄子琰才视扬祖为佳婿。昨日之黄氏,今日之袁氏……扬祖没有选袁氏,最好的归宿就是昨日的黄氏。黄氏要争回昔日荣光,单凭黄子琰是不够的,其子又是平庸之才,守家尚且困难,更何况是进取?黄子琰若不争,待其百年之后,当年偌大的江夏黄氏将化为乌有,能记住江夏黄氏者必然也是寥寥。”
现在就黄琬有资格将当年黄氏内斗分离出去的黄盖、黄忠、黄权、黄奎拉回来,黄琬死前没能拉回来,那黄琬的儿子绝对没有那个威望来完成这件事情。到底,黄琬等人经历了当年的事情,童年时同在一片屋檐下长大,黄琬不能成功,就没第二人了。
也只有黄琬还承载着黄氏老一辈积攒下的庞大人脉和威望,黄琬若死,这些东西都将化作虚无,这些宝贵难以复制的资源只能作用在黄琬身上,很难……几乎不可能传承到下一辈。除非黄琬将江夏黄氏子弟聚拢起来,众人合力将江夏黄氏的招牌高高举起,只有这样才能传承人脉、威望。
黄琬别无选择,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魏越询问西路军可能存在的隐患,韩也不清楚究竟、根底,只能勉励魏越一番。这件事情他帮不上忙,就连皇帝也只能干瞪眼,只能靠黄琬和魏越来解决内部、外部的问题。
西路军能否顺利平叛,直接关系到黄氏能否在朝野站稳脚。冲破袁氏的封锁,站稳脚后的黄氏才有资格争夺士族领袖这一荣誉。
魏越、韩都知道,士族领袖是很烫手的,黄氏想夺回的只是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而不是袁氏脑袋上的冠冕。
可袁氏会这么想么?
党锢打死了黄氏,黄氏英才济济的一代人被迫下野,二十年时间里只活下来一个黄琬;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袁氏蒸蒸日上……自然,他们不愿意一头摔下来,摔的粉身碎骨。
至于袁氏三兄弟向魏越讨法?从魏越点头答应当黄氏女婿时,彼此就没有了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