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自己开发(1 / 2)
最近东发县周边的很多县城,都有人过来咨询加盟店的事,但唯独市里目前还没有。
艾妮觉得,他们家真应该将麻辣烫店开到海尔市去。
回想前世的经历,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海尔市有了第一家麻辣烫店。
如果是第一家麻辣烫店,那为什么不能是他们家呢?
艾妮是个行动派,和闵欢分开后,就和艾忠国说了这件事。
艾忠国最近也比较忙,火锅底料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万兴镇大多数新开的火锅店,用的都是他家火锅底料,甚至还有些饭店也已经开始订购了。
但他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火锅还是炒菜,只要用了火锅底料,那吃出来的味道就都差不多。
这可给艾忠国愁坏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他要有自己的特色啊。
火锅底料虽然是万能的,但味道却不是万能的。
于是这段时间,他开始闭门造车,研究起火锅底料的升级版了。
艾妮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当得知艾忠国现在忙着研究配方的时候,她又有了一个新思路。
家里的火锅底厂,完全可以改成调料厂。
这样一来可不光能生产火锅底料,其他调料也都能生产。
思路一打开,销路自然就会打开呀。
不过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调料的配方要怎么弄到手。
艾妮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让老爸请一位厨师回来。
艾忠国觉得闺女的想法妙极了。
这是要往大了干呀,于是他便连夜跟冯伟研究方案,要去哪能请到正宗的厨师。
其实艾忠国知道调料厂想要发展,就离不开研发人员,就像当兵要有枪,裁缝要有尺,工厂要有八级钳工一样。而这厨师就是调料厂的“八级钳工”。
是调料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才。
于是为了能寻找更优秀更有资历的老厨师,冯伟被艾忠国派遣到了南方去考察。
这件事算是艾忠国当下的一大重要事情了。
忙完这件事后,艾忠国这才想到闺女之前说的要在海尔市开麻辣烫店。
起初他是不同意的,毕竟这麻辣烫店的收入说出大天来,也就是那样了。
可后来经过艾妮分析,艾忠国立马就着手去办这件事。
艾妮也没说别的,她就说如果老爸在海尔市开麻辣烫店,那以后他们家店那可就是老字号!
这个老字号一下子就说到了艾忠国的心里边。
哪个做事业的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意能够经久不衰历经百年啊?
而且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那就是海尔市目前还没有麻辣烫市场。
如果能够抢占先机到那边打响第一枪,以后肯定加盟商也会越来越多。
这么多年,艾忠国的麻辣烫店也只从原来的两块钱一碗涨到了三块钱一碗。
千禧年后人们的经济水平都直线提高,一碗面都要五块钱了。这三块钱还真是便宜到家了。
所以当艾忠国在海尔市开了第一家麻辣烫店后,这三块钱一碗的麻辣烫,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生意就如同烽火燎原般地迅速扩散在海尔市的大街小巷上。
艾忠国甚至还接到了海尔市当地报纸杂志的邀约。
经常有记者到家里来采访。
艾忠国也乐得高兴,这样免费的采访,可不是什么老板都能享受得到的。
而冯伟那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找到了一位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师傅。
这老师傅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当地原川菜馆的老厨师。
在得知艾忠国要建立调料厂后,非常感兴趣,他这辈子就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尝到他的手艺。
可他因为身体不好,不能经常在灶台前站着,这才无奈退休的。
这次即便是冯伟邀请他去离家几千公里远的北方,他也一点都没犹豫。
接到冯伟的好消息后,艾忠国赶忙着手给老师傅安排住处。
原本他打算在工厂附近租个平房的。但那边住得离他们有点远,在生活上可能会有些不方便。
于是艾忠国大手一挥,将洗衣店旁边的那个小楼也给买下来了。
全家人没有人反对的,毕竟房子是自己家的,那是一辈子的东西,怎么算都不亏。
而且艾忠国还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以后这里还可以当员工宿舍。
原本租曲家的房子,也早在三年前就买下来了。
而且艾忠国还将曲家房子左右两家的民房都给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