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陕北,京城(2 / 2)
说到这,王嘉胤转过身来对刘文景道:“小刘兄弟,你看怎么样?”
刘文景对王嘉胤的客气很不适应,回道:“我家谭当家也是这个意思。”
“哈哈,那就好。面快好了,老牟,小刘,你两一路也累了,去吃点吧。”
牟钦和刘文景两人离开后,跟在牟钦身边的一个汉子走进来,对王嘉胤道:“王哥,老贼又派人在咱这边巡逻了,有不少弟兄被敲了一笔。”
“这个事情我知道,老贼心狠手辣,想把我们这些人都给剿了给他作功劳。哼,想得好,真惹火了咱,弄死他!”
王嘉胤说完了狠话,顿了一下道“你给我联系一下高迎祥、王自用他们,得动一动,不要让老贼的人给碰上。”
刘文景跟着牟钦来到吃饭的地,用一大海碗装了一大碗的面,浇上汤汁,接过牟钦递过的一大瓣蒜,吃得满头大汗。
牟钦边吃边聊:“刘兄弟,不瞒你说,我就喜欢吃这个面,怎么吃都吃不腻。以前啊,我跟着你们山西的一些掌柜去南方跑商,天天大米饭,吃得不得劲啊。”
刘文景吃完了面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那是自然,我们当家的说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就是吃面长大的,改不了啦。”
“呦,兄弟你还拽起文来了,不过你说的有道理啊。只可惜啊,不知道这样的面还能吃多长时间。”牟钦说着说着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叹了口气。
“嗯?”刘文景有些不知所以。
牟钦擦了擦手,站起身道:“走吧,带你去转转,你这一趟的差事算是完成了。”
“不再去见见王哥?”刘文景觉得这差事完成得太轻松了,跟当初牟钦跟谭良栋讲的时候那般郑重有些不搭啊。
“不用了,这几天王哥会很忙,两家的事已经定下来了,就不用再去找他了。”
王嘉胤确实很忙,现在的三边总督空缺已有年头,作为延绥镇总兵的王定很不想自己头上多一位婆婆,便对陕北流寇实施以剿为主的方略,尽快解决流寇之乱,以免朝廷注意到。王嘉胤正忙着召集各路好汉,看是跟王定怼一场还是先避避风头。
但王定的这一做法却过于冒进,当时的陕北局势还不到这个地步,而王定的剿灭不仅让更多的流民转变为流寇,也让整个陕西也动荡起来。陕北的流民打不过装备精良的边兵,但还是能跑过的,大量的流民冲进陕南,冲击了原本还算稳定的陕南政局,位于西安的陕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对王定的擅自行动十分不满,联名上书朝廷,弹劾王定职守不力,引起地方动荡。
山西方面听闻后,也在后面附议,指责延绥镇总兵王定行为莽撞,大量流寇蹿进山西,引起晋西北动荡。就这样,山西的大员们就把地方不靖的主要罪过推给王定,把自己给撇清了。
两省官员的联名上书立即引起朝廷的重视,天启皇帝立即召见首辅叶向高,询问其对陕北民变的看法。
叶向高此时已有六十二岁,对于纷乱的朝堂局势感到有心无力,因此立即建议皇帝做决断,要么剿要么抚,避免朝堂动荡。
天启皇帝闻言,考虑了一阵后,再召见此时正给自己授学的孙承宗。孙承宗听了内侍转述给自己叶向高的话,也劝道:“当前朝廷最大的敌人是东虏,其次是西南土司之乱,两者乃是外敌,当优先对应。”
“陕西民变,究其原因乃是缺粮,朝廷此时宜抚不宜剿,否则,一旦作战失利,极易引发地方局势糜烂。”
孙承宗的一番话极得天启皇帝赞同,叶向高也点点头,孙承宗的话是以大局为重的。
京师从来没有秘密可言,皇帝同首辅的奏对传了开来,有那政治嗅觉灵敏的人立即行动起来,王在晋就是其中一个。
半月后,首辅叶向高草拟诏书,天启皇帝令司礼监加盖印玺,对陕西民变做出决定,以抚为主,招安为上,同时严厉申斥了延绥镇总兵王定,令其居家思过半月,三边军务暂由陕西布政使协理,但通篇诏书却对三边总督的任命不提一句。
诏书下达后,朝堂上也掀起了一股新的人事变动,原本的户部右侍郎王在晋升任兵部左侍郎,协同蓟辽总督王象乾总理辽东兵事。孙承宗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王在晋处理辽东兵事。
朝廷主抚的诏书传达到陕西时,山西布政使已从王在晋处知道了此事。此时,山西巡抚徐绍吉感染风寒,已不能处理政事,由布政使全权代理。很快,刘垣圪坮的吴敏就见到了布政使的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