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刀车(1 / 2)
刀车同样是两方战士角力的工具,汉军将士努力把刀车往门外推,试图封闭周军的进攻通道。
周军同样玩上了命,似乎一直在阻拦刀车的前进,孙立德虽然被刀车挡住了视野,但是也不难推测周军的应对手段,周军必定是使用了盾牌手。
但是两军将士在难易程度上还是有区别的,汉军处于刀车的背部,有把手可以抓,能够轻松的用上力气。
周军却没有汉军的这个待遇,不仅要直面刀车的刀刃部分,还没有地方可以借力,除非是坚硬的铁盾,木质的障碍物一旦用力过猛,很容易被刀刃刺穿。
刀车开始缓慢的行进,逐渐开始封锁城门,留给周军的通道变得越来越小,从两三个人的通道,变成只能通行一个人,到了后来,周军只能使用武器进行攻击,最后的时候,两辆盾车彻底封闭,周军被堵在城门内。
刀车却没有停止前进,继续往前推进了一段距离,才停止移动,把周兵堵在了城门外。
孙立德还做了第二手准备,命令士兵们迅速竖立木栅栏,木栅栏的中间只留下一条通道,给刀车后的汉军通行使用。
城门内所有的断壁残垣都被汉军集中收集起来,用于加固木栅栏,在孙立德看来,刀车短时间内可以阻挡周军,可刀车同样不是万能的,一旦周军将刀车上的刀刃全部清理干净,刀车就会变成一个活动的铁板,连城门都坚持不住的攻势,这两个铁板更不可能。
刀车的唯一作用就是延缓城门被攻破的时间,真正防守还是得依托防御工事和士兵们的血肉之躯。
孙立德现在特别想知道城门被攻破的原因,破城的方法,周军能够使用第一次,就能继续使用第二次。
孙立德实在搞不懂,坚硬的城门为什么突然就被攻破了,而且似乎不是被撞开的,用撞的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动静,这种动静甚至让城墙上都发生了振动。
连续问了三个汉兵,都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孙立德问向了第四个人,这个被问话的士兵,居然是自己的熟人,同是石头村出身的小林。
对于这个小林,要说孙立德一点意见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孙立德刚刚回家和父母团聚,没有过好年,就被官吏抓走,这全都是林大叔的责任。
对于小林,孙立德虽然不愿意让他在别人的军队中受欺负,但也没有给他任何的照拂,除了李长松会经常走动,孙立德为了避免尴尬,平时极少走动。
今天就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小林居然在南门执行防务,即使再尴尬,两个人已经碰上了也不能不说话。
小林没有提往事,他知道孙立德关心什么,直接说道:“城门爆炸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
孙立德疑惑的问道:“爆炸?”
小林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爆炸,不知道敌军使用了什么武器,反正整个城门就那么炸开了,守门的士兵直接被这股力量弹飞,我们这些人因为距离远,所以没有事。”
孙立德倒是没有听说过周军会有这种大杀器,具体询问小林,小林也只能表示自己不知道。
孙立德身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蒋继嗣监督的那一支工匠队,运送来一批木盾。
关于这些工匠队人员的使用,孙立德是很犹豫的,首先,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技术工种,如果受到损伤,那是全军的损失,另外,孙立德不能保证这些士兵中没有周军的内应,万一安排到重要岗位上,临阵反水,汉军的麻烦就大了。
蒋继嗣亲自来到孙立德身边,汇报工作,他告诉孙立德,他们队伍制造了大量木枪,已经足够四门使用,他认为总是制造木枪没有意义,便开始制作木盾,木盾刚刚制成五十面。
周军就对南门发动攻势的时候,蒋继嗣还没有进行汇报。
蒋继嗣听到快马讲述战情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工匠队,押送木盾来到南门,在他看来,此时军情紧急,只怕汉军已经忘记了工匠队这一支力量,更不可能抽调辅兵搬取木盾。
蒋继嗣认为这些装备很重要,必然能够对汉军的防守提供助力,因此,蒋继嗣决定先斩后奏,和工兵队的老队长商量过后,带领队伍来到了南门。
蒋继嗣这一次的当机立断确实很有价值,这批木盾可以给城头的汉军提供很大的帮助。
孙立德简单思索了一下,城门处的防御压力较小,只留十面即可,剩下的木盾全部由蒋继嗣带领,送上城头,在城头面临箭雨的汉兵,比城门的将士更需要这些防具。
在蒋继嗣离开之前,孙立德多叮嘱了一句,说道:“保护好工匠们,这些人都是人才,他们没有战斗经验,贸然投入战场,不会对战局有多大的帮助,在战场之外,他们反而会给汉军带来更大的助力。”
蒋继嗣领命离去,看着蒋继嗣的背影,孙立德心情很复杂,孙立德给蒋继嗣的任务是监督工匠队的工作,蒋继嗣却主动承担起了其他责任,而且,这个人决断也很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