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宫中来人(2 / 2)
宝玉这才去了贾赦那里。
见贾赦脸色难看得要死,行礼后轻轻地问道:“不知大老爷有何吩咐?”
“刚贵妃打发夏太监来。”贾赦说道。
“因为何事?”宝玉问。
“传贵妃的懿旨,让我向皇上坦白,如你所料。”贾赦情绪低落地道。
“贵妃英明,我也认为这样做对大老爷与府上伤害最小。”宝玉谨慎地说道。
贾赦却摇头叹气,极度不甘地道:“可如此一来,便坐实了我不务正业倚势凌弱交通外官的罪行,日后让我如何自处?”
“自处事小,既是贵妃懿旨,大老爷难道抗旨不遵?再者,向皇上主动坦白,大概能博得一个勇于担当、知错能改的名声,倘若被皇上治罪,事儿不就大了吗?”
贾赦沉吟不语。
“大老爷要三思啊!”
“这样,我以后能干什么?”
“颐养天年。”
“……”
贾赦继续沉默。
宝玉又说道:“贵妃既已暗下懿旨,大老爷若再想闹,恐非明智之举。”
“这么说,我无路可走了?”
“大老爷此言差矣,贵妃所指正是一条明道,等于是暗中压下此事,只是大老爷须得向皇上坦白,给朝廷一个交代。”
“你认为别无它法?”
“没有,除非大老爷不顾自己与家族声誉,哪怕最后被皇上治罪也要力争到底。我认为这也未尝不可,但关键是大老爷扪心自问,到底是不是清白的。”
宝玉望着贾赦,观察他的表情反应,接着说道:“所以还是那句话,倘若大老爷被人污蔑冤枉,就用行动告诉他们,我贾家人不是好欺负的,否则就不要闹了,不然大家都难堪、难做,包括贵妃。”
贾赦索性闭上双眼。
见此,宝玉轻轻地说道:“要不大老爷再考虑考虑,我先行退下。”
贾赦一摆手,眼也不睁。
宝玉转身离去,没走两步,只听贾赦痛心疾首地对天长叹:“我的鸳鸯啊——”
宝玉听了,边走边叹息,都这个节骨眼儿了,还惦记着他的鸳鸯呢。
就说贾家种子其实不错的嘛,看,心有多大?只可惜完全用错了方向。
说起来用错方向的又何止贾赦一人?贾敬还是进士出身呢,却出家做道士。
对于宝玉来说,这还是个迷。
倘若贾敬进取奋进一些,在朝中多少能够谋得一些政治资本,不至于像现在,除了元春,几近空空如也。
一旦元春失去依靠,贾府就崩塌了。
贾政一个五品官儿都不够塞牙缝,被点学差也不过是平级调动而已。
贾敬前半生应该是辉煌的,后半生却痴迷于修道,难道只是借鉴嘉靖皇帝的原型?
若单以红楼中密集的“谐音梗”来看,似乎,好像,确实也解释得通。
想到贾敬,宝玉还真想去见识见识。
……
平儿打听完宫中来人的消息,对凤姐说道:“果然如二奶奶所料,是贵妃娘娘派夏太监来知会大老爷的……”
“说了不用我出去的。”凤姐得意一笑。
“那大老爷会怎么做呢?”
“还能怎么做?”凤姐道,“贵妃怎么说就怎么做呗,难道还敢抗旨不成?”
“如此一来,那大老爷他……”
“这不是你我操心的事儿。”凤姐直接打断平儿的话,“我们能管好家里的那位,别让他步他老子后尘,就抱起头来笑吧。”
“宝二爷这一手,可比让老太太骂大老爷一顿高多了。”平儿不无感慨地说道,“大老爷以后不收敛恐怕都不成了。”
“再不收敛些,家都要败干净了。”
“难怪二奶奶力挺宝二爷呢。”平儿笑了笑说,“看来,不光是老太太,二奶奶也寄希望于宝二爷能振兴我们家族。”
“那是,他还欠我一个诰命夫人呢,我不指望他指望谁?”凤姐笑道。
“等二爷承袭了大老爷的爵位,二奶奶自然而然不就是诰命夫人了吗?”
凤姐摇了摇头说:“以现在的形势,大老爷的爵位能不能保住还是个大问题呢。还有一点你可想到?倘若让家里那位承袭了爵位,将来指不定要怎样对我们呢。”
平儿微微一滞,忙问道:“那二奶奶的意思是,不让二爷承袭?”
凤姐幽然而叹:“宝玉说过,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驾驭他的权力时,只会给人和家族带来更大的伤害。”
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