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心之所向(2 / 2)
本来他们姐弟俩的关系就好。
贵妃乃长姐,宝玉为幼弟,贵妃当初念母亲年纪不小了才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
且姐弟俩少时同侍贾母,刻未相离。
加上宝玉未入学之先,在三四岁时,已得贵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认识了数千字在腹中,他俩虽为姐弟,却有如母子一般。
自贵妃入宫后,还时时带信回来:“千万好生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又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
贵妃对宝玉的眷念之心可谓刻刻不忘。
此情府里上下皆知。
只是身为贵妃娘娘,常年深居宫中不得出,与宝玉见上一面何其之难。
省亲一次的成本又高得离谱。
贵妃自己也不愿意,一怕奢侈浪费,二怕被人评头论足。
还是让宝玉偷偷进宫相对容易得多。
故而在他人眼里,不过是共叙姐弟情。
可在知情人凤姐看来,宝玉此番进宫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用宝玉的话说,或许将决定着贾府将来的命运走向也不为奇。
当然,宝玉到底要与贵妃说些什么,凤姐并不知情。
她只知道宝玉一定会聊起“老太妃”。
但仅凭这一件事儿,就已经足够令凤姐担忧了。
担心宝玉的还有贾母、宝钗、黛玉,她们都知道“老太妃”的事。
此时她们也都在为宝玉默默祈祷。
只是觐见的时间定在晚上,都还不知道宝玉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王夫人虽然也惦记宝玉,但与贾母、凤姐她们的着力点不一样。
王夫人并不知道老太太将薨逝一节。
这事儿凤姐没有告诉王夫人,只是私下与老太太说了。
毕竟这只是宝玉的预测,少一个人知道自然少一分风险。
万一预测不准偏离了方向呢?
知道老太妃不久的将来要薨逝一节的还有袭人,此刻她正在赶回来的路上,送母亲入土后,她一刻也不敢停留耽误。
本来奴才就是奴才的命,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可以当作物品卖出去。
意味着袭人没有权利回家,更别说一待就是好几天且时刻有人陪伴。
袭人心知肚明,她是已经享受了“姨娘”的待遇,不然母亲病逝让她怎么办?
袭人不知道宝玉这会儿进宫了,也不知道王夫人去了怡红院发威竟要撵人。
确实,如果袭人在,王夫人或许就不会发脾气了,甚至都不用去怡红院。
袭人回来时已经很晚了。
发现怡红院里灯火通明,没有一个人就寝,一问原来是宝玉进宫去。
袭人担心归担心,但她当机立断地决定道:“那你们在这里干坐有什么用?还不知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安排四个人轮流值守就是了,其他人正常去睡吧。”
这样,四个人轮流值守的任务落在袭人自己,还有晴雯、麝月、小红头上。
一来,她们四个出于自愿。
二来,其他人也推她们四个,谁让她们的身份如今不一般呢?
别看怡红院看似和睦,可背地里仍有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一面。
不过她们知道,这是她们该承受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
四个人轮流值守到次日天色大亮,也不见宝玉回来。
贾母、王夫人与凤姐那边也一样,都安排有人轮流值守。
见宝玉迟迟未归,不禁有些着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