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寻人(1 / 2)
王忆童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海二春有点儿懵,他没想到对方会因为一句看似无关痛痒的话发这么大的脾气。稍稍冷静了一会儿,似是感觉自己有些反应过激了,王忆童说了句抱歉,车子才又继续上路。二春早看出来这女孩儿有故事,只不过时机不对,对方不见得愿意跟他谈这些。反正日子还长,慢慢了解,来得及,朋友还不都是这么处出来的。
被王大小姐一通邪火这么一吓,海二春把自己的烦心事给忘了,心情反而贱兮兮的好了很多。车子开到一个岔路口,上高架是去广洛门最便捷的途径。王忆童刻意降低车速,二春心有灵犀道:
“不去广洛门,直走,我们现在去第二历史档案馆逛一下,知道路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滨州人,被人问知不知道第二历史档案馆在哪是很可笑的,王忆童不屑的“嗯”了一声,车子瞬间提速,朝着目的驶去。
“我们,不是要找傅梅英吗?找人不需要去派出所,公安局啥的?”
估计是盘算了半天没弄明白,王大小姐还是决定不计前嫌的不耻下问。问话时她小动作很多,明明没有开车载音响,还下意识的伸手调了调音量开关。二春没去看她,盯着窗外来往的车流略带得意道:
“小同志没经验了吧,建国之后的人员信息档案在公安系统内可以查到,但民国时期的人,就不归警察叔叔管了,从一九一二年到四九年之间的一些历史记录,基本都收纳在第二历史档案馆里,哼。”
王忆童颇为惊讶的瞥了海二春一眼,酸了一句:
“还‘小同志’,知道点儿东西瞧把他给嘚瑟的,你直接飞好了,坐车多显不出本事啊。”
“不虚心,一点儿不虚心,你这样子我很难带你进步。”
“闭嘴,再没正形信不信我再给你来个急刹车。”
“......”
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位于滨州市凤德区,凤德区在滨州的西北方向,是十六个大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因为跟武阳区毗邻,又同在大市四环范围内,很多老滨州人喜欢把凤德管作“小武阳区”。别看凤德这个区地方不大,却是滨州的文化中心,不仅有十几所一类二类知名学府,还是老城历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区。
驱车四十来分钟,没有绕一点儿冤枉道儿,王忆童轻车熟路的把车泊在了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停车场。两人在前台登记了身份之后便径直来到查阅区,利用这里的电脑可以很快检索出想找的资料。海二春直截了当的输入了“傅梅英”三个字,点击查询,跳出一句意料之中的回复“非常抱歉没有找到到您想搜索的内容。”
王忆童想了半天,忍不住也亲自上阵,把傅梅英的名字逐字搜了一遍,有用信息一个没有,关于傅作义,梅兰芳的旧闻倒是出来一大堆。海二春轻轻把她扶到一边,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片刻,而后输了“广洛门”三个字,随着一声清脆的回车,网页上跃出了四条关于滨州老城区广洛门的档案记录。
其中一条标题非常惹眼,“家族覆灭,广洛门盗墓案咨要”。海二春快速浏览了另外三条记录,只有几张无关紧要的城门照片,没什么价值。他接着点进这条带有文字信息的链接中,虽说这一条也是照片,但画面内容却是一张发行与于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九日的老报纸,刚刚的标题就是这份报纸的头版头条。
“我知道案子都发生在广洛门一带,但这都是现在的事,你查好几十年前的广洛门有啥意义?”
说话时王忆童已经做好了离开的打算,无论如何,她还是觉得人民警察更靠谱一些。海二春却死死盯着照片,脑袋恨不得钻进屏幕里去了。照片是经过pS修复的,大部分文字都能看的清楚,但也有局部细节不能处理到尽善尽美,二春回手拍了拍王忆童,指着画面中报纸上的一团小字问:
“你帮我瞧瞧,这是不是个‘傅’字儿。”
看着满眼油墨印刷的繁体字,二春有点儿头大,但这仍旧没能让蛛丝马迹从他眼皮底下溜走。王忆童听到傅字马上凑了过去,也玩儿命辨认起来。只见这则距今已有将近七十年之久的旧闻中写道:
“傅氏家族败露,百年盗墓身份曝光,家族长孙女原系京州大学堂师范馆才女,受累家丑,含恨自戕......”
有关傅氏长孙女的内容只有寥寥一句话,整版头条的主要内容都是以揭露傅家不为人知的盗墓史为主,在文章的最后,附上了关于这个家族最终命运的总结陈述,全家除长孙女自缢外,凡是参与过盗墓活动的,从枪毙到无期徒刑不等,整个傅家连佣人都没能幸免,可谓一夜之间万劫不复。
“这家人姓傅!天哪!你凭什么知道这儿会有线索啊!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