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 / 2)
所以约书亚非常看不惯那随随便便就对梁国人、对华族出言不逊的郢都人和战争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郢都人根本就没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帝国这个最大的对手,却毫无道理的对其大加鄙夷。
约书亚继续问道:“你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吗?”
克里斯蒂娜根本没有听明白约书亚到底在说什么,于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这让约书亚感到更加的志得意满,他接着对克里斯蒂娜说道:“由于梁国人的原因,本朝自立国之初!一直秉持着重边轻内的国策!因此帝国在北部边境逐渐进行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战略部署:在西北地区,帝国一十二年,当时的皇帝伯德一世和朝廷在安西四镇部署了一支大军,控制经塔里木通往中亚的商路,防御北梁国挤压至头屯河流域的扶余、突厥残部的突袭和闪米特人的入侵。
“在北部,皇帝和朝廷在天山北侧经伊犁河谷通往中亚的路线上驻屯了一只骑军队,防御梁国大仆射公孙朗月部下骑兵的侵犯。在沿关中和河东两道的北部边境,帝国府沿黄河北道建立了由常备军和永久性堡垒构成的防御体系,以应付梁国主力的压力。
“伯德二世即位后,继续在易受攻击的北方和西北边境,尤其是陇右、河东和东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便是如今边境长城的雏形。帝国三十九年又在现在的辽东营州建立大都督府,部署了强大军事力量。到伯德帝国四十五年的时候,驻守边疆的军队已多达六十余万,这不仅仅是集中了帝国半数的军团,更是集中了帝国的全部精锐力量。“当年世梁国败退大漠之后逐渐统一了的草原诸,梁军的主力也逐渐转换为强大游牧骑兵部队。在和伯德帝国的战争中,梁国人往往投入数以万计的精于骑射的骑兵,急风暴雨而来,风驰电掣而去,忽而抢此、忽而掠彼,飘忽不定。要想在这种不太持久的战争中占据主动,就需要有数量庞大、训练有素且指挥灵活、快速反应的边防部队。于是,伯德帝国政府开始改革原来那种被边境地方政府控制的无数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镇(或戍)的军事部署,驻有集中指挥的庞大军事集团的边防重镇便应运而生。
“起初,这些军事集团是由原本隶属于各个州府府兵、临时征集起来的新军组成,统帅则于出征时从正式官员或京师禁军将领及其部属中临时任命。若组成如此规模庞大的集团军,短期内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有许多工作如动员、训练、向前线运兵,军需供应以及装备等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待这些工作安排就绪之后,敌人早就在一番大肆抢掠后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仅有指挥灵活、反应快速、规模庞大、训练有素的集团军还不能完全应付战争的需要,还必须在边境军镇驻守常备军,时时处处防范来犯之敌。
“这些常驻之军逐渐被整合为九镇兵马,帝国当然也设置了相应的九镇节度使。
“早在伯德帝国三年的时候,伯德一世就调遣关内、河东诸州的良家健儿驻防于西南边境、西北部的拢右地区,以时刻防范青唐吐蕃骑兵的突然袭击,长期服役的良家健儿开始取代定期轮番防边的府兵。伯德帝国二十三年,用长期召募的“羽林宿卫”取代了轮番宿卫京师的的府兵。伯德帝国二十六年,被召集戍边的良家健儿正式被称为“九边戍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