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山水有相逢(2 / 2)
刘小妮说:“那我们自己开生产线行不行?”
宋公明摇头说:“难,音像制品生产和制作是两个概念,制作这一块可以去申请,而且基本上都能获得批复,但生产这一块涉及到的认证和资质太多,仅仅是文化方面的问题,就很难处理,连何老爷子估计也没有把握能够拿到批文。”
杨灏天想了想说:“宋总,我有个想法,你看看行不行得通。”
宋公明闻言回道,“你说说看。”
杨灏天说:“我打算用歌曲资源去跟那些有生产线的唱片公司做一些资源置换,你看怎么样?”
宋公明沉思片刻,“应该可以,不过还是要再慎重考虑一下,我认为先找找何老爷子,看看能不能争取到生产线的批文,再来决定也不迟。”
杨灏天点了点头,“好吧,那就等过完年我去燕京拜访下何老吧,宋总也尽量多联系一下,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其实我不太想开生产线。”
杨灏天对生产线的问题,没有打算自己去开厂子。
因为现在灏天娱乐公司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刻,上产线一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来维持,这就意味着只能靠自己制作的唱片来维持生产,这样的状况是极其恶劣的。
试问自己能不能让一条生产线每天开工?
不行,因为生产的速度比起销售的速度,慢了太多。
而且自己也不可能一年下来制作几十上百张唱片出来养这条生产线,那就等于要亏钱来运转。
设备不说,人工、厂房的费用,就是一笔开支。
虽然这笔开支和唱片的营收比较起来,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但这笔钱花的冤枉。
如果把这些损失全部摊派在每一张唱片的成本上面,那就真的太不值得了。
其二,唱片的黄金时代来了是没错,但是这个黄金时代有多少时间,杨灏天可是一清二楚。
别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电脑和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力,即使是每天在使用的人,估计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正在逐步改变着自己每天的生活,但杨灏天却已经了然于胸。
那么,在明知道未来几年唱片行业会被互联网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自己还去耗费大量资金组建生产线,划得来吗?
明显划不来。
所以,重心应该是在制作、发行,而生产这一方面,只能交给别人。
然后在翻版横行的时代到来之前,多挣钱,赚更多的钱,才是王道。
不然国内那么多唱片公司,为什么只有这么区区一两家公司会有自己的生产线?
这些拥有生产线的公司,真的自己有那么多唱片每天生产吗?
肯定不是。
说白了,他们也需要订单来养活那么几十号人。
于是乎,杨灏天认为,即使现在唱片行业的同行们对灏天娱乐可能会心生忌惮或者不满,但也不是完全就无法沟通,不过担心是必然的,毕竟如果真的事态超出想象,制作了专辑而无处生产,那就抓了瞎了。
而且,在杨灏天的设想中,把唱片委托给别人生产,尽管会被人拿走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稳稳当当地把唱片的利润拿在手里,这就足够了。
毕竟现在的生产成本算起来,很是低廉,甚至他都想不出那些有生产线的公司,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回本。
真的有点是在花钱赚吆喝的意思。
刘小妮听了杨灏天的意思,然不住插嘴问道:“小天,那你的意思,我们只需要做好制作和发行,就可以了对吗?”
杨灏天笑着点头,“如果生产环节没有问题,这个概念是正确的。”
宋公明笑了笑,“制作和发行方面我一点都不担心,制作的最终结果,由小天把关,谁也不会担心唱片的质量和水准,发行方面我有一定的渠道,蓝岚也有一定的渠道,加上有何老可以依赖一下,要是这都干不起来,我会提早退休,回老家养老去。”
杨灏天这时将话题回到生产线,对宋公明问道:“现在国内的唱片公司,有哪家是自带生产线的?”
宋公明说:“国内的工厂只有四家,如果是拥有发行唱片能力和生产能力,只有一家,那就是燕京的SY唱片公司,不过这家公司不太好沟通,因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个日本人。”
刘小妮听见SY唱片公司的时候,就想起一个人来,不过好像那个女人是华夏人,并不是像宋公明说的日本人。
杨灏天听完宋公明的话后,在脑海里面搜索了一下,并没有这家SY唱片公司的印象。
就在杨灏天思考的时候,刘小妮问道:“宋总说的人是不是叫上官飘雪?”
宋公明回道:“上官飘雪是副总经理,也是SY唱片公司创始人上官英雄的女儿,总经理叫山口松田,据说很看不起华夏乐坛,跟何老爷子也经常闹矛盾,所以很难沟通。”
刘小妮说:“好像是副总经理,她上次来典雅乐器的店里找过小天,好像是要来邀歌的?”
杨灏天这时突然想起那个刘小妮在电台工作的事情,于是问道:“就是那个周健原来在的公司?”
刘小妮点头说:“对,就是这个公司。”
杨灏天:“......”
他心里不免叹口气,心想这就是俗话说的山水有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