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需要隔离(2 / 2)
一个要抹掉自己指纹的人,那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起初怀疑李立光,只是从梁伟达那里证实,李立光具备投毒条件,但现在李立光的夫人证实李立光带走了相同品牌的香烟,这就不是巧合,而是实实在在的证据了啊!
可是,现在又不能完全作为证据,即使李立光仍在人世。
因为雄雌一体的雄性毒素,和杀人动机,是同样需要事实说话的,而且还需要科学依据。目前动机虽然不难分析,但毕竟不明朗;毒素来源是重要的焦点。他从哪里得到这种毒素,又在哪里施的毒?或者,他雇佣了谁?是谁把毒素带给了他?
更进一步说,李立光是法官,不会也不可能去研究这种毒素,那么他的身边,有谁从事这种高科技?有谁跟从事高科技的人员有联系?
如果要证明李立光是投毒者,就必须证明李立光雄性毒素的来源。猫城是东方国着名的高新科技城,人工智能AI制造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猫城,从事生物科技研究的企业也比比皆是。由此也就判定,猫城拥有这种犯罪的嫌疑人的概率远远高于牛城。
另外从侧面看,牛城对于李立光而言,并非他工作、生活的属地,他到牛城只是投亲。作为一个投亲者,其圈子和接触到的人,极其有限。况且,减去十月四日到十月六日两天;再又减去——也就是从十月六日封城到十月十七日的十二天时间段里,李立光被传染了霍乱病毒,虽然当时暂时没有住院,但他不至于四处活动,其活动范围又非常狭小和艰难,受到诸多限制后,雄性毒素的投毒是通过他的概率也应该很低,或者不存在。
当然,【氰】化钾的投毒就另当别论了。
法医的结论认为:投毒者将【氰】化钾溶液灌注在香烟海绵嘴上,完成投毒。灌注【氰】化钾过程中,投毒者必须自己对身体、手、眼、鼻、嘴都做一些防护处理,才不至于毒到自己。鼻和嘴,可以戴口罩,手可以戴橡胶手套,眼睛也可以戴上眼镜或防护镜,防止眼睛被辣到、被刺伤。总而言之,投毒者应该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安全的地方,才能完成投毒前的施毒。
李立光从猫城来,如果提前将【氰】化钾灌注,他过不了安检,唯一的投毒条件是在到达牛城后。可在牛城,他作为一个投亲访友的外地人,亲自施毒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半月长假的十月四号的下午两点四十分,李立光到达牛城;六日的上午,李立光造访梁伟达;十月七日的下午三点左右,李立光带着岳父岳母去了江北的国立第一医院,之后岳母在那里住下,他住在了周边的酒店,直到自己的疑似病例变成了确认流行霍乱患者,最终在医院走完人生的全部。
以上这些时间,除住院部分,李立光具备作案时间的有:十月四日下午三点以后到睡觉前、五日全天、六日上午告辞梁伟达后,到七日下午三点前。
如果排除李立光本人施毒,那么就是另有作案者,或者受李立光指使、雇佣的人完成了施毒、投毒。
还是得找到在牛城认识李立光,或与李立光有可能接触过的人。可目前除高鸿翔,就是梁伟达。
现在得另辟蹊径。
计划好后,韩风关掉电脑,准备出门。
但出门前,又想起一件事,便给虎城市警察局的同学去了“催电”——催问香烟编码结果的事。同学说,事情已经落实,正准备给你单位发正式回复函件。案发现场的两条“香天下·尊享”,一条追踪到了虎南市某副书记手上,一条落在虎城市区,进入某官员夫人所开的小店内,但追踪后得知,那夫人将烟卖给了烟贩子,暂时无从查找。
韩风谢了同学,要求将报告拍照发他微信一份,然后打电话给猫城的劳餮警官,通报这一最新情况。
巧的是,几乎是同一天,劳餮也告知:张鑫局长委托虎城的省厅刑侦专家、他们的老师查找的香烟编码,追踪到虎南市委副书记的香烟,给了猫城南方特区报的社长甄诚,而甄诚给了李立光。
一条香烟的来龙去脉已经落实!
最后的指向,还是李立光。
指向李立光,对韩风来说,是既高兴又失落。高兴是:李立光在牛城交往的人极其有限,查找不是很难;失落的是:自从知道李立光是李荭的父亲后,他就觉得有点残忍。李荭不但是自己的同学,还是猫城警方和他自己,都是寄希望于她,来协助判案的人。虽然李荭自己说,她只是要还父亲和外公以清白,但总而言之,父亲和外公牵涉案件中,对她李荭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但当穿好防护服,真正要踏出房门时,又突然想起邓主任一大早所说的在家“待命”的指示,于是叹息一声,一屁股坐了下来,真正的“待字闺中”。
半个小时后,霍乱防控指挥部以及单位、居委会联合派来的医护人员来到了他的家里,经过仪器检测和医生检查,暂时还属正常,但带队的医生最后还是郑重地建议,不要再去工作,在家隔离。
可韩风却无奈地笑两笑,一笑自己是安全的,老天保佑;二笑医生的话,可以听一半,另一半却当作他释放——氮气百分之五十九、氢气百分之二十一、二氧化碳百分之九、甲烷百分之七、氧气百分之三、其他百分之一。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