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创意讨薪(1 / 2)
第97章创意讨薪
高爱莲未发生车祸前,是南方特区报经济部主任、财经版主编,但出车祸后,担子就推荐给了甄诚担着。
过完春节,很快就是春暖花开的三月。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不再去澳大利亚,准备在国内找工作。甄诚过年期间来看高老师,母亲谈起女儿工作的事,甄诚便一口应允,让他来安排李荭到报社实习。
李荭的专业是经济学,南方特区报正需要学经济的人才。
李荭也愿意接妈妈的班,于是约定,三月一号到报社上班。
李荭漂亮,个头高,活脱脱的模特坯子。曾经有人开过李立光的玩笑,说你女儿走样了……对方话未说完,就挨了李立光一拳。
李立光本是法院有名的好性格、好脾气,还是模范法官和模范共产党员,想不到为一句话动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此后,没人再敢拿他女儿说事。
李荭回到国内,按理应该让妈妈享受儿女绕膝的家庭氛围,但女儿没有东方人讲究团圆的思维,要自己享受独立空间。这样,李荭一个人住在李家另一套房子——香蜜湖小区的三室二厅里。
有这么一天,李荭刚来到办公室,就接到读者爆料,一个搞装修的民工,两年来装修了很多房子,替猫城的建设出了不少力。但他们服务过的某医院并不念他们的情,对他们的功劳视而不见,装修完本应结算工料费和劳务费,却至今拖欠不予结算,已经一年多了,明显赖账,现在他们农民工装修队采取了非常手段讨债。
具体什么手段爆料人没有说,只是希望报社能派记者前去采访。
老实说,李荭对新闻暂时还没有什么悟性和敏感性,对民工闹事的新闻更是兴趣不大,但不过,她很想找由头到外面溜达,尽管她到报社坐班才两周不到。于是,第一时间向甄主任做了汇报。
主任和部门的记者大咖们都忙着做“两会”大新闻,对这类事情打不起精神,当然事实上也派不出其他记者,就随口一说:“你自己去看看吧,找机会锻炼锻炼也是好的。”
爆料地在八卦工业区,单位是闽南人开办的民营医院。这家民营医院经常在报纸上、电视上打广告。李荭第一天到报社上班,无所事事中翻阅报纸时,在底栏广告里看到过医院的“牛皮”,甚至都能背得出医院的牛皮口号来。
李荭就去了现场。
爆料的民工叫李铁,虽然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头发也蓬松蓬松,但李荭一眼认出,这不是舅舅高如铁嘛,什么时候成民工啦?什么时候又改名李铁啦?真丢人!
高如铁也看出了外甥女,便问:“荭荭,就你一个人,才上几天班呀,能写?”
李荭没有叫舅舅,她以前都瞧不起这个舅舅,何况现在民工一个,更觉得厌恶;更更厌恶的是,多次提醒过他,不能叫她“荭荭”——这样太亲昵,让人误会。
但有其他人在场,不能太剥舅舅面子,只是压低着声音说:“叫我李荭,不要再荭荭地叫着,丢死人了!”
再又强调道:“我还要告诉你,这件小事,报社能派我来就不错了。您可别怀疑我的能力,我有妈妈的基因。”
“好好,那就跟着,看舅舅怎么做。”又说:“妈妈的基因就是舅舅的基因。”
其实,高如铁讨债行动没什么惊举,只是比惯例稍稍创意一点而已。
他组织一百零八位民工,手牵着手将医院团团围困,拉成一个丢手绢游戏的圈,不围攻医院,也不喊口号打倒医院,可谓行为文明。至于一百零八是何用意,傻子都看得出。
在现如今审美疲劳年代,这样围成一个圈是颇有新意的。但接下来他们更有新意和更吸引眼球的是:每一位民工都穿着一件写有“讨回血汗钱”大字的汗衫。虽然汗衫上没有说向谁讨回血汗钱,更没有写明什么血汗钱,数目是多少。但他们围住的地方,显然就是目标指向的战斗之地。
李荭一面拍照,一面对舅舅投去鄙视的眼神。
不过,尽管鄙视,还是得装模作样,也得公事公办,不能回去向主任汇报时,一问三不知,更不能说这个事是我舅舅闹出来的,没有什么写头。因此在现场,她拿出录音笔,采访起舅舅来。
“请问医院欠你们多少钱?”
高铁回答:“十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