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长陵(2 / 2)
以长陵县为例,其下共有三级邮役行政单位,分别为迁陵县,启陵乡,及最后的成里。
王匡扶着牛车的栏杆,看着在成里内不断忙碌的邮人,摇了摇头:“终究有些不合规矩。”
汉律中的《行书律》中规定:令邮人行制书,急书,复,勿令为他事。
他上次委托边上村的成里往新市传送信件,本身是违反律令的。几月前熟读律令,得知此行不妥后,王匡就不打算再犯了。
行之长陵,已至午后。
总的来说,此行还是顺利的,除了道路有些坎坷,坐牛车让屁股有些生疼。大汉的生存环境就这样,倒也让人没有什么埋怨的。
入了长陵县的东门,过了长街后,才是官寺,也是官吏的办公地点。
王匡和王新二人在东门下了牛车,因为治安问题,那些往来的车夫没有交“保护费”是不允许进入的,而车夫也不敢进入太过混乱的长陵城。
普通人都知道,长陵内游侠的势力比官寺的势力更为庞大和复杂,他们身后代表的,是各个豪族权贵的利益。
一言不合,打打杀杀,用武力胜过了用律法。
“兄长不知,长陵之疾久矣。新记事起就有,可多年来,官寺里的官吏换了一茬又一茬,治安却是丝毫不见起色。”王新指着前面几个争斗的游侠儿,无奈道。
王新少时,父亲王永尚在,做着斗升小吏。当时家中清贫,长安放假又贵,一家人就住在长陵。之后父亲去世,王新被叔父王莽收养,而后王莽青云直上,连带着他们这一脉的苦日子才慢慢成为回忆。
“总有一天会改变的。”连王匡自己也不知道,他口中为何说出了这句话。
进了城门,看见庄子的几个少年正站在城墙下焦急的等待着。不过,眼角的王匡隐隐感觉到了不对,他发现年纪最大的夏戍,脸上有许多的乌青。
“怎么?和人打架了?”
夏戊的额头有些红肿,死活咬着牙不开口,王匡看向了他身后的几人。
庄子里叫闵泽的少年站了出来,长得有些文弱,但在这些弟弟妹妹中,他是除了宋山,最为聪慧的。
他见小郎的脸色不太好,弱弱道:“是那几个瓜怂先欺负我们的,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前去看看早些时候一直没租下的门面房,哪知那厮的要价贵的离谱,比长安市价还要贵上一成。戍哥儿看不过眼,才出手与人争论,上了拳脚。小郎明鉴,此事错不在戍哥儿!”
“就是,那厮打人还有理了?”
总而言之,庄子里的少年感情都很好,见小郎似是有些生气,除过闵泽外,几人陆续出声解释着。
“既然挨了打,那就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