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烦(1 / 2)
蛮横起来不讲理,这就是大人的天真和耍赖。但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父母会慢慢变老,儿女会不会也像父母一样固执己见,为了一点小事,找个心理医生给他看病?
“您不诚实,打一开始就没想顾及我的感受,而是决定把您和我妈的意志灌输给我。无论是做个理工女还是学医,都是你们商量好的,我的想法根本不重要。说实话,当演员不是一早一夕拍脑门子想出来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
“做演员有什么好?你没看电视上说,经常熬夜,吃不好饭,拍古装剧吊威压,晃来晃去的,你不恐高吗?你不怕啦?”
到了家门口,父女俩还在争辩。
“爸,您忘了?您不是说恐高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以治好的。”每次登上山顶,父亲都会鼓励马宝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画风一转就变得不可超越了吗?
“进去吧,我去开会。”马仞山不想回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说什么都是白说。
“爸,吃了饭再去吧,你不吃饭,我多内疚。”马宝丹不忍让老爸空着肚子走。
“你少气我,比吃饭强,我真得走了,一堆人等着呢!”马仞山掉头,往回赶。
目送父亲的车消失在胡同口,马宝丹吐了口气。家长总喜欢用他们的方式来爱孩子,如果父亲不跟梢,马宝丹或许只是悲痛,不闹心,更不会因父亲吃不上午饭而内疚。但回过头想,父亲也是好意,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或许就是长大以后,人们常说的代沟,横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条无法用语言填满,却可以架在情感上的悬桥,彼此之间留下四目相对、两两相望的无奈。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好,少走弯路。什么是孩子好?子承父业就是好吗?不走弯路真的好吗?马宝丹因不服老师管教,据理力争。转学后,老师依然用学习好坏做评判标准,弯路一点没省。马宝丹幸运,遇到了斯叶大师,在梦中学了很多超纲的知识,挽救了自己多舛的求学路。成为学习好的学生之后,马宝丹才意识到自己因学习不好而被歧视。初中的时光,虽然有很多想不到的意外,只是因为学习好,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学习是检验人品的唯一标准。在和爸爸聊过之后,马宝丹再次深深地被唯学习论给震撼了,其实本质上,父亲与小学老师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现在的马宝丹学习好,不必再遭受歧视。
学习、学习、学习,这两个字成了马宝丹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宝丹也终于懂了《阳光普照》中,那个哥哥为什么想要躲在阴影后。电影从来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肯定是创作者的感同身受,否则不会这么细腻、栩栩如生。想着想着,就又坚定了马宝丹的信心,即便以后不做了演员,至少也要做个编剧、导演,总之,将生活记录下来,也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无论几千年后,地球的科技发展成什么样?有一部分历史留在马宝丹的记录中,想想就激动。默默无闻又怎么样,在人类历史上,马宝丹是芸芸众生中的独立存在而不是群像表达。
或许父亲还仅限于对演员和影视作品的表层认知,也能理解,毕竟在文化传播中,那些深层次的东西隐含很深,需要专业人士和学者教授解读。而父亲不能说是日理万机,也算是呕心沥血,将一腔热血都洒在了工作中。他手下有多少人,马宝丹不知道,但凡在家,手机铃声就没断过。无数次,妈妈扒着耳朵听,一听是工作,也就悻悻地继续看电视。为了改文件,熬夜也是家常便饭。所以,马宝丹心疼老爸,也不想忤逆,但理想是关乎人一辈子的事儿,也不能为了家长的安心牺牲自己的人生目标。
事实上,老爸无非觉得演员的负面太多,或许做些幕后的工作比如说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就能通融呢?想想,这些年父亲忙,母亲更忙,医院都是三班倒,马宝丹和哥哥相依为命啊。虽然哥哥有时候欠了巴登,但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兄长的阳光正能量。马宝丹拍了下脑门,“我怎么没想到马宝鸿呢?老哥最善于和爸妈作斗争,只要虚心请教,他肯定会贡献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饭吃完后,马宝鸿帮着收拾桌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