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红莲教(1 / 2)
“是山贼吗?”
“不是白日里都抢过我们一番了,他们不会再藏在这儿。”
那又会是谁呢?袁小儿谨慎的盯着四周,徒生的一抹子害怕。就在这时,工九突然向前一扑,一把就抓住了草丛中的一个。
“是什么!”袁小儿连忙跑过去,然而却看到了公交手里一个红色的小团子。
“这是什么?”袁小儿扭了头过去看,却见那一个红色的小团团子里露出了一张哭花了的小脸儿。
“是她?!”袁小儿顿时惊讶了,是那个白日里被抓走的、口口声声唤着她婶娘的女孩儿,袁小儿想过救她之心,然而情势所迫,他们尚且自顾不暇,便不得已袖手旁观。如今见到这女孩儿安然无恙,袁小儿突然感觉到了满心的欣慰。
“原来是你。”袁小儿元小儿松了一口气,看到本是个女孩子,此刻却被工九粗鲁的提在手里,生了些怜悯之情,伸手将她接过来。
到底比袁小儿小了几岁,这女孩也是轻的很,袁小儿很轻松的抱了过来。
“你认识她?”工九问道。
“以前不认识,不过我记得她是今日被抓走的那个女孩儿,没想到她还是逃出来了。”
“我婶娘没有跑出来。”小女孩哭着说,,“你们救救我婶娘吧,她被山贼抓走了。”
袁小二下意识的看了工九一眼,工九也看向他,面面相窥,却都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
袁小儿心善,自然想着要救这女孩儿的婶娘,可工九他的职责只是保护袁小儿一人,其余的,他无需再管。
元袁小儿抚了抚这小女孩儿的头,算是安慰。“你且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抽泣了两声,“我叫红生,今年六岁了。”说话的声音中还带着哭腔,却是规规矩矩的说了自己的名字和年纪。
“你姓红?”工九突然问道。
小女孩不明所以,却是点了点头。
袁小儿却在一旁听懵了,问道,“姓洪的?姓洪的有什么稀奇的?”
“没事,”工九看了看那小女孩儿,“带她回去吧,站在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袁小儿是没想到的,工九竟然会答应他带回这女孩儿。而薛那也很是惊讶,看着这突然冒出的小红团子,不知是喜是忧。
晚上睡觉的时候,袁小儿很是细心的让这小红毯子睡在了包袱上,还找出了几件衣服裹在她身上,防止她受凉,可谓是用尽了心思。
薛那拉着工九走到了不远处,“红莲教的?”
工九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
薛那突然提起一口气来,“她们怎么会在这里。”
“不知道,或许是路过这儿,遭了山匪吧。”
“看来我们还真不能不管这孩子。”
说实话,还真不是薛那心善,只是这红莲教与他们还有着不错的渊源。不过这话说起来便长了,长到了多少年前,那时天下仍是统一局势,尚没有南朝,更没有西顺。
天下归北晋大旗,纵使君主昏庸,边关动荡,天灾人祸齐齐到来,朝廷却完全当做看不见一样,该收的税款一分不少,庄稼粮食却是连年欠收。百姓叫苦连天,旱灾饿死的,涝灾淹死的,南面还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砸死了多少人,不计其数。然而,上面没有派兵救援,底下人也都是自行草草应付了此事。什么亲人尚在废墟之下,什么家园田地尚且覆盖在山石之下,没有人管,没有人问,剩余下来的乡民一边痛哭着,一边挖着自己的房子,找寻着自己的亲人,或是亲人的尸首,然而皆是无果。
江东总督郁之涧便是那时最先带着一众乡民揭竿而起,而后广筹军队,还得到了江邵武宁贾威的支持,踞江东三十二郡造反,建立南朝。然后九次征战,占领江东余下四郡及江西二郡,壮大声势。
如今南朝,已是不可忽视之时,堪比北晋,势压西顺,百姓富足,兵多将广,然而谁又想到,就在短短的几年前,南朝险些因此覆灭。
那是郁之涧最后一次亲率领兵征战,进攻北晋,起先的几天,打得是尤为顺利,可越往后打,这仗便打得越来越艰难,最后竟连退了两郡。那时北晋的统帅便是袁家父子,袁家风头正盛之时,这仗打得也是一次比一次顺,郁之涧好几次都吃了哑巴亏。
退到最后,郁之涧只剩下了两千兵马,早就没了想要反扑过去,反败为胜的心思,于是他开始起了渡江撤退的念头。可是袁家父子出其不意的打法,又让他几次渡江失败,眼见着自己的兵是越打越少,狼狈的左躲右闪。将这边的自己回不去,江那边的部队又过不来,南朝上下一片担忧,纵是连郁之涧本人,也有些即将身死异乡的念头了。
他的部队越打越少,从两千人到一千人,八百、五百,再到最后只剩下了不足两百人。郁之涧给自己立了牌位,抬了棺椁,打算带着自己的士兵决一死战之时,却意外的收到了一个红衣女子的救助。
郁之涧单枪匹马杀破重围,浑身失血过多,受伤极重,一干亲兵侍卫皆尽战死,他一人也被迅速包围的袁氏兵马团团困住,那一刻郁之涧当真是觉得自己要死了。
可偏偏,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儿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红衣女子突然从一旁的茂密树林中杀了出来,一人一马便带着郁之涧突破重围,逃进山间,休养生息。
郁之涧自此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江南的兵将终于绕道而来,打算接回郁之涧,而此刻袁氏父子也不再步步紧逼,微有固守之势,这才让那郁之涧微微放心。
郁之涧是回去了,但不同的是,他还带走了那个红衣女子,据说那红衣女子名叫红游,长的是倾国倾城,来自东瀛,自小生在武士之家,便学了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之类的。而后这红衣女子的妹妹红绮创建了红莲教,将教内的一应子弟皆接取了个带红字的别名,以示红莲教的象征。
自此红莲教便和南朝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而那位红游姑娘,后来也成了南朝的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