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九章 登闻鼓(1 / 2)
登闻鼓...是我们国家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
这是天子对自己百姓的一种仁爱。
因为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司法体系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古代,由于时空因素所造成的局限,使得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尽人意之处,而在诉讼体系的建构中也可见一斑。
在我们的印象中,虽然古人也格外强调依法治国,并且根据需要制定了许多能够规范臣民行为的规章制度,然而归根结底还是处于人治阶段,并没有真正打破人情对于案情审定的束缚,故此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很多时候也成了一句空话。
俨然难以跨越权贵与平民之间的鸿沟,于此“民不与官斗”便成了长久以来社会共识。
然而,松弛必须有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权贵虽然并不一定是顶层统治者,但是却也能够激起社会矛盾,为统治者进行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
故此,为底层的平民百姓提供某些渠道来减少“官官相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倒也成为了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古代的登闻鼓制度,也是基于此种考虑孕育而生。
登闻鼓在我国历史出现的时间颇为久远,从晋代开始,历经南北朝,不过,到了唐代的时候,登闻鼓被李世民给发扬光大了。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位仁爱的皇帝,不管他是不是因为弑兄杀弟从而作秀,李世民对大唐百姓的仁爱这是实打实的。
因为李世民知道登闻鼓的好处,所以格外的支持登闻鼓的设立,并且逐渐的专门化,特地将这个制度推广之大唐全境。
在《唐大诏令集》中记载:“文祖太宗……建登闻之鼓,于时中朝无阙政,四海无疲人”。
也因此在唐太宗之后,唐朝历代之君大多继续认可登闻鼓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则天时期,设立了铜匦,鼓励“告密”,当然因为这种始设之制自然会有不少纰漏,故又设立了专门的“理匦使”专门负责管理此事,于此“匦院有司,自此始也”。
长安的登闻鼓就设立在大理寺的旁边,只要有人敲响登闻鼓,大理寺中的差人就会第一时间前往太极殿禀报。
这里要说明一下,登闻鼓在周朝的时候,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周朝的时候,鼓被放置在了路门的地方,所以也被称为叫做路鼓,而且周天子还安排人专门进行看管。只要有百姓上前去击鼓鸣冤,就有太仆上报给周天子,不会得到耽误和延迟。
但是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百姓敲了登闻鼓。这下子把当时的皇帝吓了一跳,以为民间出现了不得了的大事情,就在自己政事繁忙中接见了他,并且和颜悦色的问百姓是出现了什么事情。
可这个百姓却说,自己的猪丢了,这下子把当时的皇帝气坏了,可是皇帝还是忍下了火气,给了百姓一千钱,算是对猪丢了的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