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喜事连连(2 / 2)
这话说得常雪玲也没话可接了。都说读书是穷苦人家唯一的出路,这些人寒窗苦读就为了将来有一日能够得中科举,混个一官半职。即使没有官儿命的,有功名的人和那白丁自是天差地别。
可是季家富有田产,本来就不是不以读书为出路的人家,读得好了,锦上添花,读不好了不过就是闲时看几本书打发时间,的确不必当个正经事儿去做。也难怪季萍儿这样说。
只怪她爹,终究有个科举梦,这才让上门女婿和两三岁的小孙孙每天都被繁重的课业压死,倒叫人怪心疼的。
常雪玲反过来劝她:“正说得是呢。虽然说十年老明经,三十少进士,可是这紧着考也考不中,你父亲过几年也该明白了。你只旁敲侧击地告诉告诉他,不想要秋儿这么辛苦也就是了。
你们家这样的家私,哪里非要考科举了?只是他老人家看不开罢了。”
季萍儿苦笑:“正是这样呢。哎!我倒光顾着跟你说话,把今儿来的正事儿都给忘记了。”
常雪玲笑道:“什么事儿,尽管说。”
“原是这么回事儿,戚家下个月要办喜事央我做他们家婚礼的全福太太,本来我也是答应了的,只是这段时间我父亲连日来身上不好,大夫说症候还不小,若不精心调养只怕不好呢。
你知道,我爹他上了年纪,越发小孩子似的,总是嫌药苦,倒了胃口不好吃饭。可是人生病了,不吃药怎么能好呢?每每总是要我哄着,才肯吃饭。
我心里不静,人家的喜事我又哪里还有心思操办?况且侍疾在家,身上也染了病气,也不好往人家的喜房里头进。
可我这一时半刻的,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我。倒只有你,又有口齿又能干,只能找你替我,只是不知你肯不肯帮我这个忙了。”
给人家婚礼做全幅太太其实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但这是喜事儿,一般没有人会推辞。常雪玲听了季萍儿这话,又想起村儿里早就传开了,戚家这一次只等戚梓煜赶考回来,不管中不中举人都要同镇上书斋家的女儿王清清成婚的。
想着,不能耽搁人家的事情,常雪玲就答应了。季萍儿同常雪玲一起去了戚家,说明原委,戚老太太虽然厉害,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拎得清的,赞了季萍儿又孝顺,做事又有交代,欣然接受了二人的提议。
十多天后,苏家村迎来了两波报喜的衙役,说是戚家戚梓煜考上了第二百一十名举人,苏青荣则考取了第六名,点了秀才。
苏家村去了三个考功名的,中了两个,一时之间整个村子里鞭炮齐鸣,两位主角还没归来,苏家村已是一片欢腾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