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再借康桥(2 / 2)
“你写的这是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少人都停下了笔,江沐雪刚刚才结束,一转头便看到了这首戴着神秘面纱的诗。
面对姐姐的询问,江沐晨骄傲的扬着头,浓密的眉毛稍稍上扬,神秘兮兮地把食指竖在嘴边“佛曰,不可说!”
“好啊你,又欠打了是不是”少女冷冷一笑,玉拳从对方面前一晃而过。
“稍安勿躁,等会你就知道了”江沐晨哭丧着脸说道。
少女算是明白了,和江沐晨交流的时候还是拳头好用。
江沐雪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女之称,选择了难度适中的长文,题目为咏梅,文的出发点合理,表达的感情也很明显,就是总在此时有些吃亏,文笔有些稚嫩,有些字词的使用需要好好的推敲,不算是好诗,也不全是烂诗,勉强能够拿得出手,出线没有什么问题。
一个时辰过后,所有人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到江沐晨这里,孙为民多瞧了几眼,本来对他信心满满的府尹大人看到这首现代诗以后有些心虚。
这一次的评判要简单的多了,太子提出主动加盟其中缓解了评委的压力,孙为民还好,对于一些文笔较差的作品给予理解,太子就不一样,他可是编过书的人,眼光非常的高,筛选的条件非常苛刻,能够入他法眼作品少之又少。
复试结束,一共上交了三百二十一份,其中有诗、词、文……一共十六个体裁的作品,脱颖而出的有八十一个,其中大家对于江沐晨的现代诗争议尤其明显,主要原因是其他的作品都有同类比较,优胜略汰一看就知,江沐晨的太新颖了,而且还是一孤文,一时间争议不下。
心存恻隐之心想让江沐晨通过,可是身边有几十双眼睛一直在看着,他下定不了决心,最后孙为民决定把这个决策权交给太子,太子看了以后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他不是觉得江沐晨的作品不好,而是无法理解。
望着为难的众人,太子站了起来拍板道“这样吧,请他过来,给我们讲讲这首现代诗,看后再给出定论。”
难坏了众人,这在江沐晨的意料之中,对着太子和公主行礼过后,江沐晨在几十个古代人面前谈起了现代诗。
“诗,多为含蓄,我的诗为什么直接各位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就像平静的湖面抛进了一颗石头一样,面对议论纷纷的众人江沐晨继续解释道“写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统治王朝的存在,不得不让自己情感变得不一样,慢慢的直抒胸臆便成了含蓄委婉,倘若我说错了,各位尽可以质疑。”
没有人提出质疑,江沐晨所说就是他们心中所想,不过大家看破不说破而已,通过江沐晨的解释,人们渐渐的认可现代诗,不会有人写第二首现代诗,因为只要统治阶级存在,百姓的言论始终都要被上枷锁。
庆幸的是统治阶级并不对这一首诗反感,“再别康桥”就像夜晚的昙花一样,只出现在那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