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德兴银山银矿(2 / 2)
“公子,我看,要么你换一个地方去探一下,要么不用去探了。余汗县以东山区不太平,公子不能冒险。”
诸葛玄觉得,袁耀的安全,远比开矿重要。就算能探到什么矿产,万一袁耀出了事故,自己只怕也只有跑路的份了。
“我来之前询问过在新港游学的豫章士子,他们都说余汗县近些年来虽然偶有小股贼乱,但是大抵上还是比较太平,与豫章南部诸县常有大规模叛乱不同。”
诸葛玄道:“虽说如此,但不可不小心。如今是乱世时节,谁知道会突发什么状况。”
“只是,我一路过来,一路观察山势地形,发现余汗山中最可能有矿产。如果真能找到,正好可以聘用山越人帮忙开采,改善山民生活,这是与山越改善关系的机会,岂能放过。”
二人争来争去,诸葛玄见袁耀执意要进山探矿,只好答应,又给他增加两千兵马护卫。到了余汗县,县令奉诸葛玄之命,派蛮夷曹(负责处理与蛮夷关系的部门)一名出身山越,主要负责与山越各部联络的曹吏余杰跟着袁耀一起进山,方便与山越人沟通。
余杰带上三名随员,也都出身山越,每到一处,余杰便派出随员通知山越部落,大兵进山并无军事行动,只为探矿而来,让大家不必惊慌,果然一路无事。
袁耀觉得这余杰办事干练,与他聊天知道,他祖、父两代人都是山越商人,经常出山与汉人交易,久而久之,倾慕汉人文化制度,便以县名为姓。余杰十四岁时被送到县学读书,十九岁时因考核优异被县令赏识,辟为县吏。
汉代山越人与汉人杂居很多,已经彻底汉化的也不少。但是由于他们的异族血统,极少有人能够在官僚体制中获得职位,余杰算是极少数成功者之一。
袁耀问余杰道:“余曹吏,山越百姓有多少人愿意给孩子读书?”
“很少,大多数山越人根本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就是有能力,生活在山中,读书也没有什么用。不过,一部分与山外联系较多的山民,以及在山外与汉人杂居的山越人,倒很想供孩子读书,只是晋升机会太少,大多数人觉得读了也白读。”
“既然如此,进山回来后,余曹吏可在余汗县开办山越学校,专门招收山越学生,办学资金全部由滚滚集团提供。只要将来考核合格,所有学生全部由滚滚集团录用安置,你看如何?”
余杰大喜,不敢相信,问道:“公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袁耀道,“山中条件艰苦,生存极为艰难,将来条件成熟,我们应该破除歧视观念和政策,鼓励山民走出大山,到平原上耕种、经商为生。”
余杰没想到袁耀作为贵族子弟,竟然能够把山越人和汉人平等看待,心中十分感激,急忙拜谢道:“杰替豫章数十万山民谢公子大恩。”
众人沿着乐安江逆流而上,曲曲折折走了近百公里,见到原野上一座独立山峰,是这方圆百里最高的一座山峰,那就是军山。过了军山,乐安江右岸的第二条支流便是洎水,沿洎水上溯十公里便到银山脚下。
袁耀一路在速写本上绘制地图和地形图,到一处江水由北向南转弯处,突然望着江北山谷凝神静思。身旁的鲁肃察言观色,知道袁耀发现目标,立刻叫船队停止前进。
众名士一齐围上来问道:“袁公子有什么发现吗?”
袁耀指着江东一座南北绵延四五公里的矮山说道:“这座山可以称为银山,是一座超大型银矿,往这山谷走进去,便是一个大型露天矿床。”
“超大型银矿?”众人兴奋道,“公子,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