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来之不易小高炉(上)(2 / 2)
加上为了给风加热建造起的烘道、炉房,为了鼓风仅建造就要费不少工夫与金钱。操作时同样费劲、费人工又费畜力。至于高炉并不高,只有七米多,但这个高度已经让传统砌炉不大保险,为了安全他决定采用铁壳内砌耐火砖。
小高炉铁壳实际上也就是铸铁大轮圈一节节往上套,只是铸造与吊装比较困难。为此沈磊还要新建造比正在铸炮更大温度更高的熔炉与更大的铸造车间,因为此时铸件最大的超过千斤。
另是吊装也比较困难,一层层木架抬上去太费工夫钱也花费大。为此他用了巴杆式吊装,这技术只需一根好木头竖立与葫芦及小绞车就可以,就是铁未炼出先搭进去近三吨,这不是笔小钱。
而且是每一节外壳尺寸、形状都不一样,每件一个木模翻模也是麻烦。加熔炉、坩埚建造浪费不少时间,到这时小高炉才完成三分之一,预计到十月才能完成。
对冶铁项目不大顺利沈磊也没有好办法,他已经全程参与又是自己提出的高标准,不然按廖星斗佛山学来的技术早投产了。只是廖星斗的方案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不符合他的理想。
这时代铁的成本太高而且质量太差,如此情形影响到各行各业发展。即便是农业没有好的农具也是影响产量的一大因素,手工业没有铁制机械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枉然。他多费一点时间,只要原材料消耗下降三分之一,质量比广钢提高三分之一,综合成本就降低一半,对钢铁在工农业利用方面好处巨大。
而且沈磊他自己也只能靠发展生产力来与这时代的各大势力去争斗。别人有别人的优势,他的优势不仅是技术上,更重要是知道方向、眼光看得远,所以必须多付出些小代价,坚定趟出路来才越走越宽广。
随后的日子知道了登莱青州等地因之前缺粮至今未曾缓和,发生大量民变的消息,沈磊急忙派出几个小组去各地收拢受民变影响而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零残余的人。带回前口子村后青壮充入家丁队,合适男孩进入少先队预备班,适龄女孩进入纺织厂,其他人暂时干些零碎活。
海洋岛那边平海一号每月一次运输物资建设速度很快,总而言之还算一切顺利到了十月。此时小高炉也终于建成,这天沈磊远远地看着廖星斗在小高炉前忙东忙西,不断大声呼喊着:
老沈风机怎么样?
放心,已经又试过一下。
炉子、、、
点火了,保证热风。
阿牛,开始点火,别急于投料!
好嘞。
老沈给小风、、、
阿牛可以投料、、、悠着点,别似急着投胎、、、
老沈风大一点、、、
廖师傅!已经化了!已经、、、
嚎什么!让开,我看看。准备好料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