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乘着火车坐一趟(2 / 2)
不仅如此此时的火车开发沈磊也一下使用了不少后世技术而不是一点点摸索,如此做是不用白不用。这些技术比如火车头的车轮为蒸汽机惯性、平衡轮作用就是一例。
当然未研究火车头时沈磊也搞不懂影视里蒸汽机火车头的轮子每个都不一样,等自己研究才发现如直接连杆曲轴拉动轮子惯性不足,直接用一个轮子当惯性轮不如利用每个轮子的偏心力。
因此而研发的火车头肯定是热效率高了不少,虽然研究时很费劲,但主要还是有沈磊的见识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不然困难大许多。
另外如挂车也是沈磊看到后世一碰就挂上,一提销子就断开的结构研制快而又好用外,气刹车的接头也是他回忆消防栓接口技术才突破的。
火车头研制、挂车技术沈磊主要出了这些技术,因他用这段铁路为整个铁路建造技术奠定基础技术,因而不仅在钢轨标准、铺设标准上郑重研究后一下规范下来,还在此试验了整个系统,这些技术包括道岔,拨道装置,火车头掉头装置等硬件,还考虑信号灯,信息传递等问题。
这些东西沈磊也没有接触过好在知道概念,加上能投入的资金与人力不少,时间也不催,还有就是要求不大高,只要先能用,然后一步步改进,一下要达到多少标准肯定难办。
还有就是成熟一样试验一样,如平板拖车,有厢拖车建造肯定容易,但一些技术火车头通用也由一部分人研制,如此等研制火车头时不必为此分散精力。
另外火车头先进行锅炉试验,然后是静态试车,再短途前后行驶,等正式在基隆至淡水间拖了拖车正式试验时这些试验已经进行了近一年,可说是比较成熟,六个司机与司炉也算得上从无到有自学成才,成为历史上第一批火车技师,同时他们还兼顾了火车检修与保养外,在研制时还参与装配和修改,属于全面性人才。
试验期间一开始在车辆制造厂的岔道进行,因为好奇沈磊的几个孩子、青萍、爱琳娜、一些工人都充当了看客,即便是机帆船已经投入使用如此庞大的陆地车辆却是第一次面世。
之后试验移至已完工的铁路,此时见到的人无不聚拢了看着不走。等正式试验基隆到淡水全程跑一趟时沈磊一家,研制工人、加一些警卫成了第一批乘客。第一次正式试车是全力行驶了虽然沈磊觉得速度还慢,其他人却是兴奋不已不少人欢蹦乱跳了。
这是因为双方比较的物体乃不是一致引起的,有差距才正常。如沈磊比较的还不是高铁,只是普通汽车仍然觉得这第一辆火车属于龟速,而其他人觉得如此庞大的车辆载满了人却比轻便马车还快岂非神迹。
特别是车到淡水引得铁路修建好未见到过火车的人万人空巷来看它,一些店内顾客也没有了,店主与服务员也干脆一起来观看这不用牛马拉的巨车,直到向基隆返回,连烟也消散了还有人留恋不走。
火车在淡水一露面马上引起轰动,这主要是之前试验在基隆车辆厂附近闲人极少。见到如此受欢迎沈磊决定给所有参与研制的工人二张试乘票(来回一样可用),另外给优秀职工、优秀农民等也是如此待遇外,还低价售票让大家乘坐体会。
这是他觉得此时反正要进行长时间运行试验,与其拖着配重还不如让大家乐呵乐呵,另外还可推广火车的科普,于是不少人出钱就为了乘车,来回一趟什么事也没有。
而且这还不算,因为已发票为优先票,火车试验又不定时,想乘火车还要排队等候,就这样仍然热情不减,因为乘一回火车如后世去长途旅游回来足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