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静候历史剧重演(2 / 2)
至于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即便是真实也不成为他作了汉奸的遮羞布,实际上他并非无路可走,虽然为大明坚守山海关比较困难也可以间道入山东,进入仍为大明所有的土地上。
或者有人说如此做放满清入关性质同样恶劣,其实不然,山海关如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能绕过。满清至此已经三入长城,如果说山海关没什么作用是瞎话,但夸大山海关的作用是昏话。
另外只要无法野战时正面对撼满清军队,清军从其它口子入内地,从内地方向包围山海关也可以,这一来即便是山海关再坚固无粮自败,因而吴三桂投降最大的危害不是为满清献上了山海关,而是坑了李自成大军。
假如历史可以如下棋一样重来并改变一些事件的话,设想吴三桂弃了山海关去了山东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当时大明不仅失败主义盛行,朝廷中党争不绝,吴三桂的到来不可能让南明发动反攻,但南明军事形势会缓和不少。
而山海关随着吴三桂离开肯定是落入在旁窥视已久的满清手上,随后最可能的是双方发生试探战,形势绝对不可能如李自成正与吴三桂在一片石激战大半天,杀出满清这支生力军那么糟糕。
虽然这二方面对面决战谁胜谁负难说,不过满清能胜也是惨胜,加上没有吴三桂帮凶最可能会形成胶着。但李自成的援军多,不失败的话下面增援也不会打折扣。所以满清可能会占领河北一部分土地后双方先议和一下或僵持不下等李自成与南明战决,当然也可能南明与满清联手。
这些仅建立在推测上,问题当然是李自成一方先搞砸的,既然是欲招降别人怎么又对他的家人动手,这不是对付一个逃生无路的罪犯,而是有几万精锐军队守卫在要害地点的将军,即使要杀他也该秋后算账,连这点策略也不顾也太狂妄或愚蠢了。
因为李自成手下仍然是这些人,顺利进入北京沈磊不可能去警告他什么,而且对方也不可能听从,所以历史上李自成部队进入北京后变成搜赃部队,吴三桂欲投仍返的消息传回台湾沈磊看了长吁一口气,知道自己可以动手了。
这时的消息都是从前口子村那里过来,虽然北京过来有上千里路,下了本钱设立一些类似驿站的基地四五天就可以将京城那边的消息传到海边,再通过哨海沈磊获悉的时效在十天左右。
此时信鸽倒是早培养了十几年,通过筛选此时在南洋派上了用场,因为此时信鸽长途归巢能力还不大强,各安置点绝大多数在二百里的范围作用倒是不错。如平时送送通知,万一有急事正好可以第一时间联络。
最主要是饲养不难,公费修一个鸽楼,一个爱好者管理一下,食物也便宜。说到这里会有人问既然如此沈磊为何此时不用,对此沈磊的回答是他不必即时知道,用信鸽也做不到,与其这样晚几天知道与费劲建立两套传递系统还是用人力传递算了。
如此办理乃是此次开战沈磊并非要争分夺秒的缘故,这原因让他不去花冤枉钱了,另外多一个信鸽传递系统多不少暴露危险,只为传递消息快一点不值得,当然坏处是他获得情报慢一点。
还好等李自成进北京后作法不变他已经肯定历史会重演,等吴三桂轻车简从向北京而去却半路而回的消息传到,知道可以签发作战命令了。
为何要这时签发作战命令乃是沈磊为满清做了李自成的螳螂,而他要在更背后成为黄雀。只是这个黄雀并非指李自成与吴三桂在一片石激战大半天后满清杀出来拣便宜,而他则是在满清后面适时再杀出来将他们统统收拾了。
这样巧事不大可能,有也是小规模的战斗,实际上满清作了螳螂仍然不能将李自成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实际上因天色快黑满清十万左右兵力展开动静大还需要时间,要围杀李自成没有可能了,而沈磊再从更外围要介入天已黑了,这样的黄雀是做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