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未雨绸缪(1 / 2)
有情况啊。
宋远航心中的小雷达立刻滴滴作响。
他也没把常编辑当外人,直接开口问道:“常老师,是不是有人不喜欢《变脸》,准备要批我?”
文化圈向来不缺小圈子小团体。
说好听叫志同道合,说难听点叫抱团取暖。
宋远航一直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
他也在有意无意地形成自己的圈子。
朱炜、石铁生、林老师、汪老师、王烁,王晓波,皮特、陆虎等人,他都在介绍大家互相认识,形成一个能彼此帮助、相互促进的朋友圈。
常编辑是资深编辑,肯定也有自己的圈子。
这是常编辑听到什么风声了呀。
果然。
常编辑下面的话,证明了宋远航的猜测。
“我有个老同学王树茂,是沪市《文艺评论》的专栏作者。他前几天说起过你,听那意思,对《变脸》是颇不认同啊,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而且以常编辑在文化圈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
一旦有人开个口子,那可就不是一条两条的意见了。
文人相轻。
听着刺耳,其实一针见血。
许多文化圈里的人,读了点书,肚子里有点墨水,就难免好为人师,想输出自己的观点,获得认同。
更有心胸狭隘者,看不得别人出名,受欢迎。总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别人是名不副实。
宋远航因为《血荐轩辕》在央广的热播,知名度大增,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最近又恰好他的新作《变脸》在《当代》连载,简直就是最好的靶子。
常海平对王树茂知之甚深。
他肯定是没那种自私的想法,纯粹就是不认同宋远航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手法。
但其他人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常海平就不得而知了。
常编辑在电话里也劝过王树茂,让他对年轻同志留情,别开这个口子。
结果王树茂在电话里就跟他顶起来。
“就因为宋远航年轻,我才更要说。你看他最开始的那几篇文章,《青年有志》和《凤凰琴》还贴近现实,虽然在人物塑造上有些哗众取宠,拿少数害群之马当典型来代表整个群体,但最起码还知道文学要扎根现实,反映时代风貌。可你看看他后来的文章,《你当像鸟飞越你的山》看似励志,其实就是在贩卖苦难。《变脸》就更离谱了,现在是新时代新社会,他一个年轻人不写积极向上的文章,跑去写旧社会的梨园故事,他这不是越走越偏吗?至于《狄仁杰》,我都懒得批评他,不就是想多挣钱嘛,这个年轻人,思想太偏,必须纠正!”
常海平肯定不能把原话告诉宋远航,那就成长舌妇了。
他也只能简单提醒一句,让宋远航有心理准备,别到时接受不了。
“谢谢常老师,您放心,我对正常的批评一向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你心里有数就行。怎么样?我听朱炜说,你下篇小说已经确定投给我们,想好题材没有?”
“我准备以舞蹈演员为写作对象,今天过来就是想让杂志社帮我开封介绍信,方便后面深入采访,积累素材。”
“舞蹈演员?”
常海平眉头不觉又皱了起来。
这个小宋,怎么就喜欢写些冷门的题材呢,常海平觉得自己有必要再给小宋同志提个醒。
“去年姜子龙写的《乔厂长上任记》你看过吗?”
“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