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Jung(2 / 2)
总之,虽然这会让人误以为是心理问题的表现,但那是程度比较轻微的人格变化,其实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会发生。心灵失去了平衡,于是人格被反转过来,这种状况容易造成旁人的迷惑,就只是这样而已。
我们只要维持心灵的平衡,注意不要让人格反转过来就好了。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复原的话,寻求旁人或医生的协助就可以了。
虽说如此,但不管是表人格还是里人格都是『自己』的一部份,所以很难判断自己的内心是否保持着平衡。心灵是肉眼无法观察的,也不像皮肤病或蛀牙那么容易察觉——很难确切地感受到疼痛或是外表的变化,也很难检查出来。
若看不到,也就诊断不了,就连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管理不了。
就连自己有没有病也不知道。
“但是,还是有机会从缝隙间窥视自己的里人格,而那个缝隙就是梦。”
我打算切入正题,身子略微往前倾了倾。
而你就只是这么出神地呆立着。
“人类的心灵,大致可以分成『意识』与『无意识』两层。表人格就是『意识』,与现实相连接的上层。然而,内心深处却蔓延着『无意识』,第二人格就在那里徘徊。那里记录着过去的记忆与见闻,将各种各样的事情化作象征。可以从中窥视这些被化作象征的『无意识』之缝隙——也就是所谓的梦。”
你身处梦境之中。
也就是——身处你的『无意识』之中。
“『意识』是无法一直运作下去的,需要休息。所以才会有睡眠,让人类的身心每天都能休息。做梦之时,『意识』被『无意识』给取代。这时你一直都身处内心世界,『无意识』成为了主角,徘徊着,游荡着。唯独在你『意识』休息的时候,刹那之间的『无意识』的故事——那就是梦。”
那就是我们现在置身之处。
你在梦境里的记忆与感情,都会化作象征。其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你对它们留有强烈的印象,比如小红伞、信号灯——还有其他种种事物,化作鲜明的象征,对你的『无意识』产生非常细微的影响。
给予梦境,也就是『无意识』某些变化,产生某些效果。
因为是效果,我暂时将其称为『effect』。(译注:エフェクト,即英文的效果。之后统一翻成效果。)
你必须要在『无意识』之中收集那些化为象征的事物,通过解读它们来整理自己的内心。就像其他人每晚做梦时所做的那样——向自己的内心妥协,尽情漫游于『无意识』之中,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痛。
然后,必须回到现实。
体谅并整理自己的心,获得满足之后,就必须从梦中醒来。
如果不这样做,你的现实就会——
你的『意识』就会无法得到救赎了,你就永远都无法回到现实里了。
一直被『无意识』拉着走,任其摆布是不行的。
因为联系着现实世界的是你的『意识』,必须要让它苏醒,面对现实——那才是正常的生活,而我希望你能好好地活下去。
纵使你的现实再怎么残酷,失去平衡翻覆的船只还是得航行于名为现实的汪洋大海中。
我明明已经下定了那样的决心,拼命地向你诉说着这些。
然而你却不发一语,就只是紧紧地盯着我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