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府衙(1 / 2)
铁幕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不再对一些杂鱼出手,以免暴露行藏。
东城的城区居住的几乎是社会的下层民众,都是一些苦哈哈,没什么油水,反而是整个临兆城保存最完整的区域。
由于东城的人流复杂,建筑也是五花八门,有连片的棚户,有篱笆小院儿,当然少不了西北民众最朴素的居住方式窑洞。
杂乱无章的建筑模式,导致了东城区地形复杂,鞑子的搜寻队伍也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于是,鞑子再次举起了屠刀,将一些蓬头垢面的民众驱逐到一起,只要谁见过白衣人,不仅可以免死,还能赏赐一袋血馒头。
尽管鞑子如此重视,还派了两队狼骑过来协助搜捕,却始终没有找到白衣人的踪影。
乱了一阵子,鞑子也杀了一些人威慑民众,最后却没人得到任何消息。
鞑子也没什么办法,这些贱民都吓破了胆,大多数人躲在屋中,而炸开东门的白衣人又是一个高手,发现不了踪迹理所当然。
他们最多杀几个人示威,没有上面的命令,他们不敢也不愿去屠杀这些人,毕竟人杀多了也会手软的。
而铁幕,此时早已潜到了府衙附近。
要说铁幕为什么一眼认出了府衙,其实也很简单。
虽然临兆府衙修建得并不如何巍峨大气,但那门前的照壁,以及大门上高悬的‘临兆府署’匾额却极易辨认。
看着照壁上壁画,一只独角怪兽贪吃太阳,神形贪婪奸佞,旁边则是三水与高山,还画有一只白狐,一只雄鸡。
铁幕觉得很熟悉。
耳中似乎听到了一个老人的告诫,教导他为官要清正廉洁,不可如这恶兽般贪得无厌。
‘或许是原来的铁幕在这里生活了十数年,身体中留下了少许的残响吧。’
铁幕不会去纠结那一点点回忆,而是绕开了正堂方向,从右侧围墙外缓缓潜行进去。
就在他绕道侧面的时候,一辆马车快速驶了过来,停在了府衙门前。
驾车的老仆掀开车帘,一个神情矍铄的老者从马车中下来,根本不需要前面的鞑子做引,老者昂首阔步向正堂迈步而入。
老者便是前文提到的康海,被狼将军请过来唱戏助兴的。
……
铁幕在赵宋时期当过官,对府衙的布置还是有基本的了解。
一般来说,入了府衙大门会有一个大院,然后会有一面仪门。
仪门通常是关闭的,只有在举行重要祭祀,或是新官上任时才会打开。
仪门的东西两侧,有东西两便门,那才是官署人员出入的地方。
入仪门再过广场,才是府衙的核心建筑正堂,也是知府公开审案的重要办公场所。
广场的左右有侧门,分布着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而这六房中,铁幕感觉到了许多活人的气息,显然鞑子在这里布置许多守卫。
铁幕只能继续往后方绕行。
正堂往后,过寅恭门,就是寅宾馆,再往后是退思堂。
退思堂也叫二堂,是知府大人处理普通事务,以及初审案件的地方。
再往里则是内宅,属于知府眷属生活的地方。
铁幕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跳上一棵树冠,看着内宅的景色,竟有些恍惚。
宅院中花木扶疏,清静幽雅,他仿佛看到一个白衣书生背负着双手,站在那唯一的凉亭中诵读诗书。
铁幕晃了晃脑袋,将那些干扰强行驱逐。
略摸估算了一下府衙的宽度,大概是三百米上下。
长度暂且不知,因为府衙的左面,是后花园。
一些亭台楼阁遮挡了视线,还有那假山、幽园中,隐约能察觉到巨狼的气息。
显然,多数的狼骑都在后花园乘凉,铁幕更不可能绕到左边去。
现在唯一的难点,就是确认鞑子将军的位置,不知道他会在正堂办公,或是在后宅休息。
铁幕知道自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惊动狼骑后,自己还不能刺杀成功,便只能改变计划,先行撤离。
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有鼓声从正堂的方向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