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 / 2)
大唐的江山都是这些学生的大人们,浴血奋战而来的,如今还要靠他们守护。
陶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教育好这些功臣的后人们,让他们未来比父辈们更加的出色和优秀。
真正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之上。
教室的两侧站满了落选的外地来的学子,他们都是自愿留下来明年再考的。
除了每天有些学子可以获得旁听的机会外,更多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农庄里做活。
理所当然的整个南山学院的环境卫生,都是这些学子们来负责,即便是这样,微笑始终也洋溢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
他们知道学院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最好结果了,人都是懂得感恩的,所以他们才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旁听机会。
只有努力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在明年的考试中占得先机。
“1、2、3、4、5、6、7、8、9、0。”陶然在讲台上的黑板上逐一的写了下来。
陶然决定先从阿拉伯数字开始教起,这些基础的数字是以后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关键基石,如果这些都学不好,一切都是对牛弹琴。
作为已经学习过不止一次的程处默,对这些数字当然非常熟悉和敏感,九九乘法表都被他背的滚瓜烂熟。
黑板是陶然让工部侍郎袁卫雷帮忙制作的,卢府造反案直接也牵扯到了工部的另一位侍郎卢桂令,如今已被免职下入大牢之中。
孔颖达看到黑板当即喜出望外,立即要求国子监也制作这样的黑板给监生们上课。
至于鹅毛笔和纸张,孔颖达早就在陶然这里将货物给国子监备齐了。
陶然对这位大师的心怀非常理解,也是鼎力支持,不过成本钱是免不了收取的。
就连尉迟敬德家的宝林也能在片刻之后分辨出这些数字,而且可以进行组合。
无奈右武卫大将军家的秦怀亮楞是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从1开始数到0这小子都没有问题,可是尴尬的是,一旦分散打乱开来,他就完全找不到方向。
教师两侧的旁听生都已经会运用自如了,咱们秦大将军的怀亮还在课桌上,使劲咬着手指头,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怀亮,你今年多大了?”陶然走到秦怀亮身边开口询问道。
“老师,俺今年十五岁了。”秦怀亮据实回答道。
“来从老师这些数字里面把你的年纪挑出来。”陶然说完将十个木制的数字放在了秦怀亮的课桌上。
“老师,俺挑好了。”秦怀亮将三个数字拿在了手里。
陶然看到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这三个数字随便组合在一起都不是人类能活到的年纪·····
整个教室里瞬间便是一阵哄堂大笑之声。
秦怀亮的脸色愈发的发红了,同学们的嘲笑声让他额头上都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对不起,老师。俺太笨了。”
知道自己没有挑对数字的秦怀亮,起身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
“没事的怀亮,没有人天生就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天老师所教的这些数字,就好比是人的双手和双脚,是支撑着我们以后行走和运动的。同学们也不要嘲笑怀亮同学,也许以后怀亮同学经过努力学习后你们都还不如他,年前咱们要进行一场放假前的考试,老师希望你们都能考出好成绩,当然老师更希望怀亮同学考取好的成绩。”
陶然注视着红着脸,低着头的沉默不语的秦怀亮开口说道。
“谢谢老师,俺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秦怀亮暗自握紧拳头,抬起头看着陶然鼓励和关切的眼神开口说道。
“好。以后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下课后可以去找老师询问。老师一定会耐心给你解答的。”
“嗯。老师,俺记住了。”
第二天的早朝会上李二陛下收到了陶然从南山学院送来的奏折。
李二放下奏折当朝放声大笑,惹得群臣纷纷一头雾水,不知所然。
“长安侯秋季的土豆种植非常成功,昨日收获一百多亩,初步估计亩产可达万斤产量。”
李二陛下话音刚刚落地。
“噗通,噗通·····”
朝堂之上当场便有几个大臣惊恐的摔倒在地。
就算是没有摔倒在地的也纷纷用震惊的眼神看着李二陛下,一副完全不相信的模样。
“朕,知道众爱卿的震惊,朕也非常震惊啊,十倍啊,长安侯将土豆的产量足足提高了十倍啊,当初他允诺朕的是亩产千斤,如今竟然达到了万斤的产量。尉迟将军昨日当场表示待我兵强马壮之时,定要前往攻打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宿国公也扬言要取下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的脑袋当球踢,岂不妙哉·····哈哈····哈哈····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啊,朕心甚慰啊·····”
李二陛下不无感慨的环顾朝堂上的众位大臣开口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此土豆祥瑞,大唐兵强马壮指日可待。”
众位大臣纷纷躬身施礼齐声参拜,恭贺道。
“众爱卿免礼,户部侍郎姜士超听令。即日起派人将长安侯农庄收获获得土豆纳入国库,待明年春季在整个长安城周边推广开来,一定要爱护这些当做种子的土豆,不可出现任何闪失,更不许有人私自拿回自己府中,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李二陛下郑重的交代道。
“微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户部侍郎姜士超恭敬的施礼开口回禀道。
户部侍郎姜士超赶到南山学院的时候,受到了陶然的热情招待。
这位可是当初第一个帮他找到奶奶和四个妹妹的官员,而且他还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十两重的银饼。
现在每每提起,奶奶还总在陶然的耳边唠叨着。
陶然当然不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这不正刚上户部过来入库土豆,陶然便借机与姜士超进行了第一次深入的交谈。
“下官一直没有当面感谢姜侍郎得机会,今天终于得见,也了却了下官的一桩心愿。若不是姜侍郎,说不定如今我和奶奶以及四个妹妹仍然无法得见,所以今日当面对姜侍郎说一声感谢。”
陶然说完恭敬的对姜士超行了一个晚辈之礼。
“侯爷言重了,本官也是奉陛下口谕才寻得侯爷的家人,侯爷不必如此挂怀。”
姜士超不好意思的开口回答道。
“那一块银饼可不是陛下交代的吧?如果不是姜侍郎的一块银饼,奶奶和四位妹妹又要多遭受多日的苦难。奶奶一直交代我做人要讲良心,也一直念叨着您的那块银饼。所以当初陶小生包子铺开业的时候,下官自作主张讲您的银饼作为资金入股了。马周,把我给姜仕郎开据的入股协议取来,还有姜仕郎的这几个月的分红也一并取出。”
陶然说完,转身对身后的马周开口说道。
片刻功夫,马周的手里便多了一张字据和一个木盒。
陶然讲字据交到了姜士超侍郎的手里,随即打开了木盒。
一整盒的银饼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煞是好看。
“侯爷,这······”
姜士超被眼前的光芒震惊了,这些银饼就算是他一辈子的俸禄也不可能拿到。
“侯爷,这也太多了。本官不敢收。”户部侍郎姜士超如实回答道。
“这些都是你那一块银饼换来的,再则说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姜侍郎不收下,下官良心上会不安的,奶奶那里下官也无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