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不同路(1 / 2)
从古至今,帝王为了巩固维护自己的统治,必然会设立只听命于自己的隐秘机构,也就是所谓的特务机构。
汉武帝时期,一支真正意义上拥有相当规模的特务机构应时而生,一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
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作为御史的一种,“绣衣使者”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设官员,但这些人是汉武帝专门挑选、为办理专案特设的,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实权极大。
等到了唐朝的丽竞门,北朝的内外侯官,五代的武德使,宋朝的皇城司等使得特务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而在明朝时期,特务机构可谓是发展到了巅峰。
东厂,西厂,内行长,锦衣卫等在不同时期,势力权柄各不相同,却无疑都是庞然大物的存在,他们无处不在,无事不可违,乃怕是将相贵勋,也可能随时处在监视之中,任何一点不够老实的动作,都可能造成无法预估的可怕后果。
时间一长,特务们权力倾轧,残害忠良,必定造成国体动摇,虽然说大明国灭不能归究于几个特务机构的横行霸道,但多少还是产生了一点推波助澜的影响。
可是随着明朝落幕,满清登上历史舞台,传承了数千年的特务机构竟然出现了空白,在所有的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任何清朝特务机构存在过的资料。
这个正常吗?满清鞑子难道不需要监视官员?或者任用一些特殊的人在暗中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吗?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满清即使入主中原,可在顺治乃至康熙初年,天下并不稳定,各地时有反清的烽火,而且满清本族的人口基数太小,难以全方位的控制整个江山,各地官员大部分还是由汉人把持。
鞑子皇帝就这么放心汉人官员,他们可以背叛自己的民族,再背叛一回异族岂不理所当然,鞑子皇帝就不怕他们造反吗?
似乎很矛盾,可历史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此当秦风听到血旗卫时,心中大为惊奇,对于骆子君的话他不敢多信,可这件事上至少信了七八分,忽然想到了什么,兴致勃勃的问道:“你说的血旗卫和血滴子有关系吗?”
骆子君一脸茫然,问道:“血滴子是什么?”
慕容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亦是诧异非常,他们教派人脉极广,掌握的情报资源十分雄厚,这才对满清隐秘至极的血旗卫有所了解,可也只是很浅显的了解,至于什么血滴子,那是闻所未闻,难道眼前这位秦将军有着更为厉害的情报来源?
秦风洒然一笑,并不知道自己的话有多骇人,说道:“没什么,骆姑娘请继续说,本将很想了解一下血旗卫。”
清朝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特务机构,在民间传说中,血滴子就是皇帝的特务机构,专门从事暗杀之事。
血滴子流传广泛,也并非完全是谣言,它的原型就是一个雍正早期的准特务机构——粘竿处,北京城夏季知了很多发出噪音扰人休息,粘竿处的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人手一根长竹竿把树上乱叫的知了粘下消除噪音污染。
借着这个便利,雍正给了这个机构一个额外的任务,便是出没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听取民间议论回报朝廷,也肩负着收集其他皇子的情报为雍正争位做准备的任务。
而粘竿处出现在雍正年间,那是一百多年多的事情,自然和血旗卫没有什么关系。
骆子君可不认为秦风会无的放矢,脑海中不断搜索着血滴子这个名字,却是毫无头绪可言,过了许久才抛开杂念,俏脸上带着一丝浅笑道:“关于血旗卫,我们掌握的情报也不多,只知道他们共有三卫,满清鞑子的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各掌一卫。”
秦风又问道:“血旗卫何时建立,人数多少,曾做过那些震动天下的事情?”
面对这一连三问,骆子君轻缕秀发,笑而不答,轻声慢语道:“将军问的真多,可惜小女子知道的太少,没法给将军解惑。”她说的无奈,眼中流光中却闪动着极大的自信。
秦风当然知道骆子君有所保留,换做自己怕也不会全盘托出,双方也许不是敌人,可也算不上是朋友,远达不到坦诚相待的程度,他犹豫了片刻,指着地上的尸体道:“你既然知道的很少,那怎么知道这人是血旗卫?”
骆子君眯起双眼,轻声道:“小女子是猜的,将军可以不信的。”她一边说着,自己也忍不住娇笑了起来,又把声音压的更低道:“小女子不仅猜这人是血旗卫,而且还猜他有两个同伴,一个死了,一个逃了。”
秦风瞳孔微缩,不动声色道:“怎么死的,逃去哪里?”
慕容轩出声道:“我杀了一个,另一个被我重伤,目前去向不明,可能已经逃到了城外,不过秦兄还是需要小心防范,不排除那人潜伏城中伺机而动。”说完,他又是几声低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