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热闹上梁(2 / 2)
“这是实话。”余氏道:“如海娘啊,房子修好了就好,慢慢来,等如海一出孝就可以谈个媳妇了。”
这是谭氏焦心的地方。
如海都满了十五也也岁了,守三年孝,到时候都十八了,上哪去找合适的好姑娘。
“这事儿别急,有好的可以先订下来,一出孝就可以成亲了。”余氏感慨也是之前没有订下有姑娘,若不然都可以在热孝内成亲的。
“多谢幺婶提醒。”谭氏当然希望能这样:“如果有那合适的,还希望幺婶帮帮忙。”
“行,有那合适的我一定给你家如海留意着。”余氏道:“你家这几个孩子都不赖,特别是如月,我可是看着长大的,这么勤快,去年正月间我给我娘家的嫂子说过她呢,可惜啊……”
余氏确实是有这种打算,然后一想到她那个奶奶最后就打了退堂鼓。
嘴这么不饶人的一个老婆子,众人避都来不及呢,如果早些年分了家,如月也就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吧。
想到此,余氏又看了一眼旁边帮忙招呼客人的马如月,这孩子,越看越喜欢!
可惜啊,变成了江家的大少奶奶。
想到那个头衔她心里就有点唏嘘不已。
两人将米糕放下,马青山立即就来将大烧箕和另一个汉子抬走了。
“上梁啰,上梁啰,大吉大利,平平安安。”伴随着一声吆喝,木工师傅们就将一根绑了红布条的大梁往屋顶上拉。
马如月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听说还有不少忌讳的,比如月事中的女人、坐月子的女人,哪怕是小月子也要算;还有就是丧未满周年的。
其实,主家自己就带新丧呢。
马文松当时愣了一下,然后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一家子总不能只住那两间草棚吧。所以,这个忌只对外,对观礼人而言,对主家就没有影响了。
还要忌讳的是不能乱说话,马如月不懂,索性就一句话不讲。
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几个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事后马如月知道了在梁上抛米糕就叫做抛梁。
这些年马家村修房子的人家少,待她们抛梁的时候也围了几圈,哄抢声一浪高过一浪,很是热闹。
待匠就是招待帮工和匠人,亲朋好友,鉴于马家的情况谁也没有提这一档子事。
但是谭氏和马如月、马如海商议了一下,还是给他们分发了红包。
一张红纸里面每人包了一文钱,钱轻礼意重。
连带着马文松和余氏也有。
“哪能要你们的红包。”老夫妻俩都在推辞:“给工匠们就行了。”
“幺爷爷,幺奶奶,这就是一个意思,请您们一定要收下。”马如月连忙说道:“您们帮了这么多的忙,我们也只是表达一下心意,还请您们不要嫌弃。”
“那我们就收下了。”马文松道:“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你们新房就要落成了,从此以后日子兴旺发达。”
“谢谢幺爷爷的吉言。”一家子听了乐开了怀,都纷纷道谢。
七七八八算下来,这个上梁也用了一百文钱,钱啊,好用不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