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迁之歌(2 / 2)
只见贾希的左额上鲜血直流,殷红的雪从他额部流在左脸颊上,脸上一道长长的血迹。
贾希一动不动,任凭血迹滴落在地上。
在黎明盛蹲监狱的这帮小兄弟中,苏大姐很欣赏贾希。
孤傲、桀骜不驯,有一手高超的烧烤手艺,做着正经的生意。
她扭着丰腴的身子,款款迈向一脸怒气的黎明盛,扬着嗓子轻喊道:“哟,这么大火气,至于嘛?你们俩毕竟是一个号子里出来的,咋说也是患难兄弟,别为点小事撕破脸皮。”
苏大姐绕到太师椅后,弯腰低头,当着贾希的面,对着黎明盛瘦削的脸颊吧唧一口。
随即,她双手轻轻揉捏着黎明盛的太阳穴,撒娇道:“黎猴子,给我个面子呗,放过贾希吧。”
黎明盛闭上双眼,鼻孔里冷哼两声道:“哼,今儿放过贾希,我这个老大的话还不是连放屁都不如,我舞厅烧烤雅间的场子都摆好了,咋,你打算让我把那三间雅间再拆了,还是干晾着放在那给我添堵呀?!你个老娘们,别整天把手伸得太长。我黎明盛还没死呢,等我死了,你再接管舞厅也不迟。”
苏大姐从黎明盛阴冷的话中知道,他这次是真的火了。
她赶紧对着贾希递个眼色。
贾希毕竟熟知黎明盛的脾气,他顺杆子趴的说着软话:“大哥,咱雅间不用拆,我早想好了,我白天在我的小店做烧烤,晚上专门给你舞厅供货,行不?干烧烤要一大堆厨具、煤炭啥的,你这舞厅里做烧烤,味道大,影响人跳舞,是不?”
黎明盛看着贾希一脸的讨好,卑微的样子,心中痛快了许多。
他沉吟片刻,对着贾希说道:“行,今儿个,看着你苏大姐的面子,放了你,以后,你可要好好报答你苏大姐。”
贾希感恩的眼神注视着双眼含笑的苏大姐,“苏大姐,您的恩情,贾希这辈子没齿难忘。”
“哟,好了,赶紧去擦擦你额头上的血吧。”苏大姐给贾希递个眼色,打发贾希离去。
回到家里,田豆看着贾希额头上的血口子,心疼地给他包扎。
田豆着急地询问:“贾希,你这伤口咋弄得?不会是跟人打架了吧?”
贾希不敢看妻子,支支吾吾地低声道:“碰的,不小心碰的。”
坐在椅子上的他,将给他包扎伤口的田豆,一把搂住,他钻到妻子的怀里,不管额头的疼痛,贪婪地嗅着妻子的体香。
这时,他惶惑的心稍稍安定下来。
精于察言观色的贾希,在黎明盛的家里,从苏大姐的双眸中看到了一种危险。
苏大姐投向他的眼神,如同一只恶狼注视小羊羔的贪欲。
从此,贾希的烧烤店,每逢黎明盛的舞厅夜晚营业,他就安排服务员将一大堆烧烤送到黎明盛那里。
烧烤进入舞厅,给黎明盛又赢得许多回头客。
挣上钱的黎明盛对贾希的怨气逐渐打消了。
可是,外表英俊、桀骜不驯的贾希已被苏大姐惦记上了。
在某些方面,年迈的黎明盛早已经满足不了如狼似虎年龄的苏大姐了。
苏大姐开始寻找猎物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霍尔果斯口岸做生意的贾欣开始发愁了。
儿子贾向阳到了上学的年龄。
贾欣和祁海忙于做生意,为了给儿子提供最好的入学环境,她将儿子贾向阳放在哥哥贾希家。
得知儿子贾向阳上小学的消息,田柳赶紧亲自出面,给贾向阳办理了相关入学手续。
如今的田柳,最喜欢妻子穆浣和弟弟田杉放暑假的日子。
每逢暑假,住在贾希和田豆家的弟弟田杉,会带着贾向阳骑着他的摩托车外出写生。
为了多跟儿子贾向阳接触,田柳专门学会了开车。
到了星期天,田柳开着田穗的那辆213吉普车,带着妻子、弟弟和两个儿子外出游玩。
妻子穆浣和弟弟拿着画架写生,他就带着两个儿子放风筝、捉蛐蛐、钓鱼,或着追逐嬉闹。
为了避免熟人看到贾向阳,他驱车不是到伊宁县就是到附近的察布查尔县散心。
忧郁弟弟田杉特别喜欢到察布查尔县写生。
田柳一家到察布查尔县游玩的次数多了起来。
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县是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
拥有英雄情怀的美术老师田杉,之所以酷爱察布查尔县,是因为锡伯族是个频出英雄的民族,也是个美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县城。
喜欢研究文字、挖掘历史故事的田杉发现,察布查尔县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
仔细翻阅她,就会读出许多新疆地域、民族和风土人情的赞歌。
最感天动地的当属锡伯族的西迁之歌。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察布查尔是荒无人烟的原野。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自东北呼伦贝尔调遣锡伯军民共约5000余人西迁伊犁,进驻察布查尔屯垦戍边。
这些锡伯族人于农历四月十八日离开故土沈阳赶赴千里迢迢的伊犁,这一日被锡伯族名为“西迁节”,是锡伯民族西迁戍边纪念日。
该节日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做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又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当年屯垦戍边之时,戍卒一千人,连同家属和愿意一同前来的亲友共5000人,路上走了一年多。
一路上,这支队伍生下了300多个孩子。
这是一支壮观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味的队伍。
5000人,一个民族,男女老少,锅碗瓢盆,一路上风餐露宿。
这支锡伯族队伍骑着马、赶着马牛车,浩浩荡荡地、逶逶迤迤地告别东北大草原,朝着祖国的西北戈壁滩出发。
锡伯族是个骄傲的民族,他们在新疆察布查尔县驻防二百多年来,无一人越过边界,无一人逃回东北老家,他们在新疆这片热土扎下了根。
锡伯族军民西迁抵达伊犁后,守卫着祖国与沙俄交界处的18座卡伦(边防哨卡)。
他们戍守着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军事重镇,忠实地履行着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护一方治安的职责。
西迁节的这种西迁精神,展示着锡伯族人民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承载着锡伯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传承锡伯族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西迁节承载着锡伯族厚重的民俗文化,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节庆活动,成为促进锡伯族自知地方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