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征东之战(1 / 2)
658年3月,休整好的御林军第一骑兵师和步骑师奔赴辽西,开始征服高句丽的准备,第二师则被派往安西,唐志随同部队到达营州都督府,张璇的泉州舰队负责占领济州岛。唐志回家半年多又要出征,一家人都舍不得,前几年去青藏高原,今年辽西,后面还有西突厥和天竺,将来还要去菲律宾,几乎这么多事都等着他去做,没有消停的时候。慧君也很后悔想做皇后的事,私下里郑重取消了自己的打算,但是现在唐志骑虎难下,要不把老虎驯服了,要不被老虎吃掉。
跟随唐志的御林军将领和军校毕业生倒是意气风发,信心满怀,升官发财的时候到了,对于来送行的哭哭啼啼的父母和姐妹还有点不耐烦——多大的事,咱们是御林军啊,就是吐蕃高原也给我们征服了,那高句丽人算啥!而且这次朝廷专门出动火器营,准备给辽东的城堡来一个惊喜。
火器营是由金吾卫一个校尉率领,保密严格,唐志有指挥权,下达指令,具体操作由金吾卫负责,唐志不能过问。现在成熟的武器有铁火球、长杆火箭、还有就是装备在弩弓和箭上的火药包,主要是纵火用的,泉州舰队也装备了火器兵。
一个多月后,御林军通过大运河到达辽西营州。现在辽西有两个都督府非常重要,第一就是营州都督府,其次则是松漠都督府。648年,契丹帅大贺窟哥率领所部内属,唐太宗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府,管辖今赤峰、通辽一带(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中下游一带),以契丹大贺氏联盟长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并赐姓李氏。契丹八部分设为九州,加上松漠都督府,合为十州建制,并隶松漠府统辖,契丹各部落首领一律相应的改为诸州刺史。耶律阿保机在唐末,就是以松漠都督府的辖区为基础,统一契丹建立辽国的。
是隋唐两朝控制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键区域,“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时期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中心。营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隋唐时期辽西走廊沿海通道尚未贯通,从中原通往东北、朝鲜半岛营州几乎是必经之路。同时,这里又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中亚、西亚等国的商人从北路草原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在营州与东北亚各势力进行交易。
东北、蒙古高原东部的势力大都划归营州都督府管辖,其中包括安置东突厥的顺州、威州,靺鞨的慎州,室韦的师州,奚的饶乐都督府五州,契丹的松漠都督府,共计17州,之后又增加了东夷都护府管辖东北诸族,是唐王朝初期下辖羁縻州最多的都督府之一。
唐朝时的营州主要由朝廷委派的都督管理,是唐朝控制东北地区的前沿重镇,安禄山就曾担任过营州都督。696年武则天时期,由于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攻陷并占据营州,十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退。
这场被史书称之为“营州之乱”的战争,起初并没有引起武则天的重视,甚至还将其当成了玩弄政治权谋、给武氏族人继统铺路的契机。谁知看似弱小的契丹人却悍勇异常,而被武则天视为股肱的武氏“精英”们要么蠢如鹿豕,要么胆小如鼠,武周大军一败再败,最终不得不依靠突厥人的帮助才稳定下了局势。
经此一战,武周看似灿如孔雀开屏的盛世美景被无情的捅开了一个大窟窿,露出了隐藏在其后的虚弱和混乱。而武则天也彻底对她的族人失去了信心,被迫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将好不容易才夺取的江山归还给了李氏。
御林军第一军来到营州,此时程名振任营州都督,兼任东夷都护,是个唐朝名将,追随太宗皇帝征服高句丽的时候,常常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深得太宗皇帝信任,唐志的官职是御林军第三军军长兼辽西建设兵团团长,行政级别比程名振低一级,到营州实行土改,需要得到程名振的协助,所以唐志的姿态放得很低。
程名振率领都督府官员和将士在城外迎接唐志一行,让他受宠若惊,这太给面子了,随后程都督在都督府设宴,两班人马开怀痛饮。这次唐志过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整编营州都督府的军队,这里的将士都在整编之列,所以大家都陪着小心。程名振的儿子程务挺参加了御林军的高级培训班,算是唐志的门生,这次唐志任命程务挺为御林军第二骑兵师师长,让他到契丹各部招募人马,编练新军。
御林军首先就要威慑契丹各部贵族,此时朝廷招长窟哥和八部贵族进京,群龙无首,御林军将在这里招兵买马,建立武装,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兵团也开进这里,把青藏高原的套路又玩了一遍。
程名振在辽西为官多年,为政治军都有一套,而且对于辽西各个民族非常熟悉,他也听说过唐志和他的御林军,和唐志一起的薛仁贵现在已经是都督,在青藏高原上大展雄风,让人刮目相看。唐志让他儿子担任御林军师长,让他满心感激,极力配合唐志的工作。御林军把部落贵族和普通牧民对立起来的分化瓦解政策让程名振大加赞赏。所谓擒贼先擒王,没有部落首领,这些牧民都会被建设兵团迅速汉化,成为稳定边疆的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