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易主(2 / 2)
“哎呦,少主也在?”
“元直兄,你不够意思啊,娶了嫂嫂也不告诉我一声,欠兄弟我一顿喜酒哦。”
“彼此彼此,咱先聊正事,回去………只要主公同意,我放开了请你喝。”
看了一眼自家老板,徐庶心说少将军应该不至于还在被他爹禁酒,但至少当着主公的面,自己别是一副带坏人家公子的形象。
“十来岁的娃娃,可能更听话吧?”
卧龙先生挥了挥羽扇,其实周瑜想要扶持故人之子,登上着江东之主之位,也不难理解。更重要的是,比起如今已经二十多岁的孙翊,这十来岁的娃娃孙绍,肯定会更听他大都督的话一些。
“这个可不一定,我看这事儿也分人,有的小兔崽子从小就精得很。”
左将军看了一眼自家小狐狸,又想着当年在徐州时的幼年军师,笑着摇了摇头,“我就遇到过好几次,十来岁的年纪,就能把老子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我看那周瑜可能单纯就是觉得,那老三孙翊不靠谱,这才换了孙权的侄儿上去。”
少将军撇了撇嘴,有些不好意思,他当然知道老爹说的是谁,但自己小时候也算是挺乖的,那时候老爹管他管的也严,也就是初见的那次,没说自己的真实身份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老爹当初收自己为徒的时候,不也拿了个假身份过来骗人吗?
卧龙先生闻言,也有些脸红,当年在徐州的那些旧事,他记得清楚,主公方才看起来是在打趣少将军小时候淘气,但其实他心里清楚的很,自己当初在徐州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可能也不是什么乖乖少年。
都是年纪小,太冲动了,加上那一年徐州又出了那么大的事,曹操为报父仇屠了城,死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就像那人诗中写的一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那年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背井离乡逃离北方的乱世战场?
彼时只有十三四岁的他,在兵乱中和家人走散,后来机缘巧合下,被前来驰援陶谦的主公救起。
他记得那时候的主公,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和他叔父诸葛玄一般大,还没有左将军这个身份,手下也更是没有多少兵。
但这人就是有胆子,在其他军阀都观望的时候,只有他一人,带着两个兄弟,以及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借来的赵云,统领着自己手里的几千的马步兵,过来支援陶谦。
他那个时候也有些年少轻狂,跟着这位救命恩人,一起干了一些疯狂不要命的事。
等到曹军退了以后,叔父诸葛玄也找到了他,临走告别的时候,他并没有多伤感,甚至依旧用着当初第一次与主公相见时,告诉对方的那个假名字,
他明白,那是因为自己早就已经计划好了,今生要跟定的明主。
“我听马家兄弟说,那孙权是因为游猎受的伤?”
徐庶倒是换了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好像这丹阳太守也在场,东吴那边会不会是有人怀疑此人,这才换了年纪较小的孙绍上去?”
其实也很简单,他们的探子来报,当时孙权带着其余两人进山猎虎,他们家少将军受伤出来了,孙权更是受了重伤,就那丹阳太守一人无事,周瑜怎么可能不会多想?
“不管是什么原因,东吴此时肯定人心不稳,就算父亲不想考虑此时对东吴下手,曹操会不会趁机发兵,也是我们要担心的。”
少将军赶紧岔开话题,孙权遇险这件事情,如果细说,自己肯定跑不了会被父亲问身上的伤势,如果对方责怪自己不知轻重,他可不想当着两位军师的面,再挨老爹两脚。
“主公勿忧,观察曹军动向这事我来负责,樊城的兵马军械一直在储备着,城池防守的滚石热水也都备足,一旦宛城那边有所动作,我即刻通知关将军。”
虽说正在休假的时候,但毕竟是大事,徐庶绝对不会放松警惕的。
有了之前的经历,曹军如果趁势南下,应该不会像上次那样,大批军队行动,况且西北那边的局势,曹操也不可能不管。
最大的可能就是想趁火打劫,趁着东吴有事,政局不稳,去江东捞上一把。
当然,如果能顺便来荆州搞点小动作,对于曹军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他们必须提前做好防备。
~~~~~~~~~~~~~~~~~~~
感谢分合的票票,感谢外圆内皮的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