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小QQ(2 / 2)
周徵言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晨操和早晚自习,原以为到了大学可以松口气了,没想到也要跑操:阿语他都不在,她跑操给谁看啊?不过还好了,学生会的人说就大一大二的人跑操,大三就不用跑操了。
他们上课的教室和座位都不是固定的,这节课在这个教室上,下节课就有可能到了另外一个教室,甚至有时还需要新校区老校区的来回跑……
闲暇的时候,周徵言和室友们在学校里好好地逛了几回,熟悉熟悉环境。他们学校有三个校区,西侧是老校区,面积最大,功能也最全,图书馆,教学大楼,实验楼,办公大楼,饭堂,风味餐厅,小型超市什么的应有尽有……还有十几栋宿舍楼和一座校办工厂。东侧为新宿舍区,却只有9栋宿舍楼和一家餐厅。南侧是新盖好的综合楼校区,那里只有一栋高达19层的综合大楼,但篮球场和网球场却也最多。
相比之下,周徵言更喜欢老校区多一点,第一是饭菜要比新校区的饭菜平民一点;第二是景致好,实验大楼下有个小花园,种了好些樱花,芒果,银杏等观赏性极佳的花木,又有奇石嶙峋,小桥流水,紫荆花架,意境极美,周围通往各处建筑的卵石小径上还种了好多翠竹,颇有曲径通幽之感;第三是图书馆和实验楼都在一处,便于他们看书自习或是查阅资料和上网;第四是住宿费比新校区便宜了一倍还多。综合了以上原因之后,周徵言找了班长张鸿源几次,态度坚决地表示自己要住到老校区,她说公寓的住宿费太贵了,希望能予以调换。(但因为那年学校扩招,宿舍都是不够住的,一直到了大三,她才得以搬到了老校区。)
老校区的伙食虽然相对便宜,但对周徵言来讲还是算得上很贵,她都不敢多吃,早餐还是一碗米粥(0.5元),两个馒头(0.4元),这些早餐吃了以后当时会感觉很饱,但并不顶饿,一过了上午10点,人就会感到饿了。可也没办法,她的生活费就那么点,但即使吃不饱,她也不忍心再向母亲多要钱。
好在开课两周后,班级的贫困名额下来了,周徵言做为一名特困生,开始了在学校半工半读的生涯。她打工的地方在老校区,前半个月负责某栋宿舍5楼的楼层和公共卫生间的卫生,后半个月则去帮图书馆四楼的管理员整理书籍,前者有点脏,后者有点累,好在她都能适应。
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有150元之多,这比周徵言一个月的生活费都多。女孩儿真的好高兴,自己终于也能挣钱了,这是个好的开始,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
周徵言小心翼翼地捧着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异常激动,最后竟然在一楼的宿管门外喜极而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自己以后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就不用再害怕人们阻拦她和慕容语在一起了。
(那会儿还是2002年,周母给周徵言的伙食费是每月100元,别的学生最少是300元。到了2008年弟弟周徵容念大学那会儿,因为是在省城念大学,又是男孩子开销大,周徵言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1400元——那是当时的她整整一个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