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心里有主张(1 / 2)
张良出身高贵,家学渊源。自幼就在祖辈的影响之下饱读诗书,可谓是满腹经纶。他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自己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因为父辈已经做官做到了张家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张良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当他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仍然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依然能安静从容地去面对,特别是大汉立国后,他能够看淡功名利禄,与赤松子云游天下,最终在汉高祖夫妇屠戮功臣时他能确保自身安然无恙,而且家人也没有遭受任何祸患。
读书人绝不会为了读书而读书,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一般人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三者,立功、立德、立言。
能够将书本中的智慧,自如运用,实实地践行于生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者,为超一流有功之人,个人的修身立德,亦为一流人材,至于立言又次。
当然,有时有的人之一言,可改变家国的命运,故立言又是不可轻视的,真正的立言也是不可轻易做到。
人们在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判断的。道德最高的人,被人们尊称为“圣”。而在人的聪明才智上,却并不做过高要求。
所以与从谋略上来说,张良所出的计谋主要是战略上的,为刘邦定方向的。方向性的,固然很好,但其实也比较空,缺乏实操性。
而陈平的计谋则是战术性的,非常实用,刘邦拿来就可以用,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其实陈平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输于张良。
陈平的谋略因为是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是处在“术”的层面。而“术”的层面,直接指向欺骗。比如陈平让刘邦封韩信为“真王”,比如陈平让刘邦以巡游为名去抓捕韩信,比如陈平让刘邦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都具有明显的欺骗性质。
张良为刘邦出的计策则大大的不一样。张良因为谋划的侧重点是在方向上,是从道理的层面来分析的,讲的是战场的规律,分析的是人性的规律,所以其欺骗性并不大。因此其谋略获得后世推崇,而张良也被称为“谋圣”。
纵观二人的做官履历,陈平与刘邦以及吕后的关系更近一些,张良则与他们的关系较为疏远。
陈平一生经历并辅佐了三届领导班子,分别是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陈平竟然和这三届领导的关系都非常不错。
自从陈平跟随刘邦以后,刘邦就一直把陈平带在身边。刘邦在攻打匈奴的时候,由于他不信任那些自恃功高的诸侯,只好亲自出征。但是他对陈平那是绝对放心,一直把陈平带在身边。
刘邦去世之前,想换掉太子刘盈,打击吕后家族的势力,想派人去杀了樊哙。这个机密的任务,他就是让陈平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