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疑罪从赎(1 / 2)
说说吧……
谢直就这么直接问道。
面对谢直的问题,李旭却沉默了。他今天前来谢府,本来做了多方的准备,准备打动谢直,最终的目的自然是求谢直出手相助,除此之外,他还希望通过这件事,和谢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也是看出来了,谢直此人乃是大才,现在虽然还没有获得官身,就可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这要是一旦解决了身份的问题,必然一飞冲天啊,提前和谢直处好关系,对他日后的发展一定会有好处。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通过刚才一番言语上的交锋,李旭感觉自己被谢直看了个通透,哪怕心底最深处的小秘密,也被谢直如刀锋一般的言语,直接挑在了空气之中,根本无所遁形。
但是面对谢直的问题,他又不敢不回答,毕竟夺回祖产的客舍,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而能够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的,也只有谢直。
“启禀三郎,河南县给杨七判了一个疑罪从赎……”
谢直点头。
叮。
《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
啥意思?
就是说你犯了罪,而大唐的法律机关对你所犯的罪行确定不了,也不能直接给你判了,也不能直接给你放了,怎么办?
罚款。
具体罚多少?
在《唐律疏议》中有明确的规定。
像杨七这种奴杀主的情况,如果能够给他定罪,最少也是一个斩刑。
但是现在确定不了,罚款吧,多少啊?
铜120斤。
120斤铜钱是多少钱?
一贯铜钱重6斤4两。
120斤铜钱,合下来,不到19贯。
也就是说,杨七,虽然不能直接确定他的罪行,想走,也可以。
交罚款,19贯。
具体什么样的情况?才能符合疑罪从赎情况啊。《唐律疏议》里面的“疏”——也就是大唐的司法解释——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有罪之证和无罪之证数量一样。
根据案情有足够的怀疑基础,但是没证据。
有证据。但是案情有没有足够的怀疑基础。
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按疑罪从赎处理。
不过呢,大唐的律法其实也很粗糙,好多官员在断案的时候,完全是自由心证——说你有罪你就有罪,说你没罪你就没罪。
在这种情况下,疑罪从赎,能够运用的实际案例其实特别少。
在实际运用的情况下,都是判案的官员之间,相互之间的意见不同,有人说有罪,有人说无罪。谁也说服不了谁,咋办?疑罪从赎吧。
那么问题就来了,杨七判了个疑罪从赎?凭啥?
要是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杀人,倒也是说得过去,但是,在审判的过程中,要是没有人给他说话,他也逃不了项上一刀!
谢直问:“李兄,刚才你不是说县令也觉得杨七就是杀人真凶吗?为何会判出一个疑罪从赎来?”
李旭没好气的道:“还不是因为孙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