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厂卫的形象(2 / 2)
所以中国的老百姓就有一种告状的习惯,这一级的官员贪污受贿,官官相护,那就继续向上告,他们相信最顶层的官员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一定会给他们主持正义的。最后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告御状。他们有这样的信心,就是因为他们相信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一定会为他们主持正义的。
在中国,包公那么有名,就是因为老百姓对于大宋的皇帝有这样的信心。相反,如果他们认为这个皇帝不主持正义了,那他们一定会起来反抗的。而大明朝这一点做得最好,因为皇帝在各地派的都有锦衣卫,而厂卫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就是皇帝的代表。他们如果有什么特别过不去的坎的话,可以去找厂卫来反映。
说起来,大明朝的锦衣卫其实有点象我们现在的纪委。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纪委的人带走了某个官员的话,那我们普通的中国人会有什么反应呢?当然是相信这个官员肯定是贪污受贿了,不会有人相信这个官员是个清官这样的话的。
所以,如果不是现在的大家都有文化的话,也是和大明朝一样只是一部分人识字的话,那纪委的名声也不会好到哪去。当然这个名声说的是在读书人中间以及历史的记载中。毕竟历史也是由读书人写的。那以后的历史可能会记载在我们所生活的这段时间内纪委的人作恶多端,是人神共愤的。
历史上崇祯皇帝一开始对陕西等地催交税款,马上就有人起来反抗了,根本没有一点的犹豫,也没有人象从前那样怀疑这是下面的官员在胡作非为,而崇祯皇帝的圣旨肯定不是让这样做的。甚至没有发生百姓去告状之类的事,而是直接相信了崇祯皇帝会作这样倒行逆施的坏事。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崇祯皇帝上台后对厂卫的清算,给了下面的百姓一个这样的暗示,那就是皇帝不为民作主了,而是为作恶的士绅作主了。刚才我也分析了厂卫在底层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和士绅心中的地位是截然相反的。是反腐的形象,同时也是皇帝和普通百姓沟通的一种桥梁。
但崇祯皇帝上台后,直接把厂卫给撤了,而文官们出于对厂卫的恨,于是各地的厂卫人员大量被当地的官府给杀害。这就给普通的百姓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皇帝不反腐了,而是要和下面的官员一起对他们这些底层的百姓敲骨吸髓了。
如果我说的还不够清楚的话,那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现在中央把之前作反腐工作的纪委撤消了,而各地的纪委人员纷纷被抓起来杀掉,反而之前抓的贪官都能放出来然后再坐上高位的话,那我们现在普通的中国人会有什么反应和想法呢?如果大家想通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崇祯皇帝上台后,大明就迅速陷入也内乱中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