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范永斗的底气(1 / 2)
厂卫们顺利的在官员的放水中逃离了大明,然而对众多非东林官员来说,此时才是他们人生的一大劫难的开始。
前方咱们也说过了,崇祯皇帝把清算阉党的事情交给了次辅韩爌,而韩爌则把鉴定一个官员是不是阉党的标准交给了他的世侄晋商范永斗,并交待范永斗这次一定要把山西、大同、宣府等地变成他们的铁板,一个令就是崇祯皇帝醒悟过来都无法踢动的铁板。
范永斗在接受了韩爌的受托后,马上就出发了。
三天后,山西阳和的宣大总督府门前,一个三十多岁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求见总督大人,手持的名刺写的是商人范永斗,但奇怪的是他的名刺下面还有一个人的名刺,而这个名刺却是当朝的次辅,也就是山西走出去的韩爌。
总督府门房的人经常和这些求见的人打交道,也知道这种递名刺的方法在当时也很普遍,也就是说眼着这个人是个商人,但他后面站的确是下面名刺上的官员,那意思就是说这个商人是我的人,请你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予关照。
毕竟在明朝商人的地位不高,因此很多商人都找了官员做为靠山,久而久之,到明末时几乎所有的大商人后面都有几个甚至是一群官员的身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商人不被其他官员吃掉。
由于大家都是有靠山的人,因此在和官府打交道时,这些商人往往在递自己的名刺是在下面加上自己后台的名刺,当然下面这个名刺只是让门房看一下,知道他是谁的人就行了,不用把这个名刺拿到里面。而门房在通报时就会把这个情况通报给自己的老爷的。
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上面的名刺上写的是山西商人范永斗,但下面的这个名刺可是次辅韩爌,因此,门房是不敢耽搁,飞快的报告了总督大人。
此时的宣大总督名叫张晓。张家也是世代为官,到张晓这一代时已经是第五代为官了,不是官二代而是官五代了,并且张家的祖辈的官职也都不小,所以张晓人家也如王象春一样很有底气。
“总督大人,门外有个山西商人范永斗求见。”门房见礼后报告道。
“哦!范永斗。”听到这个名字,张晓就是一愣。
说实话他对这个名字还真是不陌生。
张晓是在天启六年五月才上任的,刚上任就碰上了天启皇帝下旨说宣大等地粮食向外走私严重的问题。并且天启皇帝不顾以孙承宗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紧跟着就派来了大批的厂卫,宣大等地严厉的核查。
对于走私这件事,由于张晓是刚来就任,因此并不了解情况,所以对于此事他并没有什么责任。
对于天启皇帝的这个圣旨,作为宣大的最高官员,张晓也是下令严查此事。在没查之前,张晓也和孙承宗一样认为这是魏公公为首的阉党对于正直官员的一次污蔑。
因此,当天启皇帝的圣旨下来后,他仅仅是作个样子,打出了一点声势,并派自己的亲信厂卫来查探此事。说实话,他根本没有想过能查出什么问题,尽管他也不相信下面的官员都那么清,但他还是认为大部分官员都是有底线的,大家都是当的大明的官,怎么会为了钱去给大明的敌人后金走私粮食和武器呢?
但亲信回来报告的结果把他给惊住了。据他的亲信向他报告,走私之事是确有其实,只不过等他们这些人去到现场时,所有的证据都已经被销毁了,应该是事先有人向这些人透露了这次行动的消息,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从留下来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走私的人应该是以一个叫范永斗为首的商人,而这个范永斗恰恰和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韩爌走的很近,并且听说他们两家世代交好。
由于现场所有的证据已经被毁,所以厂卫们明知是范永斗走私的事,但确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本来如果只是一个商人的话,那也好处理,但事情恰恰就在于这个范永斗是韩爌的世侄,韩爌在此事中是死保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