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青年的记忆17(1 / 1)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
在伟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不属于这里,他不属于体力劳动者,因为他是真的很笨,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在很多人眼里伟就是个文弱书生气很浓的小伙子。文质彬彬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能干体力活。可能是父亲在单位的人脉广些,大多长辈们都不看好伟在工厂的前景,认为不过是一个过客,因为高强度的体力工作是伟吃不消的。每个要车的工件都在十几斤左右,而且要反复上下车床四、五次,最重要的是三班导,每周一换班,零点班、早班、四点班,每个班八个小时,包括吃饭时间。
伟的父母也是很心疼儿子的,他们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但没办法,父母的能量就这么大,能给儿子找个工作,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二十多岁还在家里待着的也有很多,不务正业的也很多,走向歧途的也不少。
伟逐渐的适应下来,尽管每到月底统计工时的时候总会是后几名,但还没占据过第一,这样的情况也被车间主任所默认了,因为都知道伟不行。伟一个月的工资在四百多。还好自己够花,还能有点存款,在华仔困难的时候还支援过二千大洋,伟很沾沾自喜,因为这是自己劳动所得,还能帮助朋友,挺有面的事。
跟伟一个班组的有个小刚的无产阶级兄弟,比伟小,但入厂的时候比伟早,初中毕业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后就进了厂,技校一般都是两年毕业。身高跟伟差不多,瘦瘦的,形象跟伟差不多,也是浓眉大眼,就是脸不圆,有些瘦长,在那个年代分头是年青人的标配,因为都在家属房长大,但因为不是同一片区,但相隔也不太远,上下班都一起同行,两人秉性相近所以经常在一起,吃、喝、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