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剿贼背后的不可能三角(1 / 2)
ps:这章算五号的。
当孙震从东宫离开的那一刻,朱见济同时出宫来到张懋府上。目的当然不是来张懋这里玩乐,而是借助张懋乃至于整个权贵阶层的力量,将这个案子挖深挖透,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黄水明等人肆意妄为,将朱见济架在火上烤,朱见济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无法接受的选择。若是同意,那就是被一群孩子胁迫,威信大失;若是不同意,那就是毫无人性,不念民情,民间的口水能够把朱见济淹死。
所以,朱见济想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跳出这个问题来,改变行动的主体,攫取主动权。简单来说,就是宣扬黄水明等人的行动,本就在自己的计划之中,是自己派遣他们作为探子,深入贼穴,探听消息。
是不是很无耻,这不就是把人家的功劳抢到自己这里来了吗?只是你作为上层之人,连抢下属功劳的本事都没有,如何在高层立足。
其次,换个角度思考。朱见济这个太子愿意亲身下场参与此事,黄水明等人计划成功的几率提升了许多,否则就凭他们一腔热血,能够办成什么事,最多是擒拿到十几个贼人而已。既无法大规模地设置天罗地网,斩断这条罪恶的产业链;事后也没有能力处置被拐卖的孩子,是收养,还是送回。这些事情所需要涉及到的人力物力不可计算。
而这就是朱见济来张懋府上的目的所在,东宫看着尊贵无比,但是实际的权力乏善可陈,在人力物力的调用上无法满足朱见济的目的,必须要借用外援。
早在朱见济出发之前,张懋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并且通知在京所有权贵之家,要他们一同来府上议事。短短时间内,便有上百个军二代们汇聚一堂,尽管不掌军权,但是没有人怀疑他们的势力和影响力。
有人或许会好奇,为什么之前朱见济让他们出钱银赈济孤儿,一个个扣扣搜搜地,舍不得出几两银子。这一次怎么就一呼百应,汇聚一堂呢。朱见济这一次还不是要他们出钱出人吗?事后除了一些口惠,未必有实在的好处。
这两件事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事实上差距大了去了。赈济孤儿,权贵之家什么也得不到,一切好名声都被朱见济得去,即无官爵封赏,也无牌匾褒奖,还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权贵们自然不愿意。
而这次出人剿贼,就目前所见,这伙贼人盘踞在北方数个大省,以太子朱见济的实力根本没有剿灭,持续数年都是有可能的。眼下求到他们跟前来,自然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日后在各个方面是不是开个方便之门,你好我好大家好。
再说了,借剿贼之名,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诬陷某地商人与贼人勾结。不需要朝廷给银子,他们很多人也看不上朝廷挤出来那几千上万两银子,地方自然会上奉献,这个数字有着足够的想象空间。
有权就有钱,只要太子朱见济愿意给他们这个权就行。一方面交好太子,另一方面还能够赚上一笔,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见济知道他们的心思吗?当然是知道的,世间之事,本就是无利不起早。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文官们很喜欢玩弄一些不费而惠的事情,可是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好处的事情没有人去做的,即便你是天子又如何,结果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