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降维打击(2 / 2)
因为五星科技自己旗下各项目的订货量已经有所体现。S5的低端集成芯片在最近这一年,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可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甚至苹果那边也有反馈,未来可能会有计划地减少S5整合芯片的采购量。
赵国伟的想法是趁这个机会,拿下台积电的部分股权,增加话语权。所以他从大局出发,来找姜安合作。
但是,一切真的是这样吗?赵国伟真的有这份理想和情操?这里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台积电卖股票的事,姜安当然也听说了。
在他前世的记忆中,谣言确实有,但这事最后压根没结果,提出要报价的公司一个个都是不声不响地就没了消息。
不管消息是真是假,或者张忠谋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这事最后肯定都是没成。台积电多年以来,除了极小份额的股份变动,大的变动从来没有发生过。
而且这部分股权谁买都行,唯独大陆的公司肯定不行。米国政府和宝岛当局绝对不会同意。
姜安不相信赵国伟想不明白这点,所以这里面有事。
既然赵国伟装得很坦诚,那姜安也不能太小气,索性把话说在当面。
干嘛要明知不可为而为呢?
答案倒也不算有多复杂。赵国伟的意思是,拿一个国外的壳公司,把钱洗出去,然后再用壳公司的身份向台积电出价。
找姜安合作,除了拿钱成立收购财团以外,还想借他的手,搞一个壳。因为大家都知道姜安在国外的业务很多,一定有合适的壳。
除了他以外,高科技产业扶持基金的领导,也很希望姜安能领着大家干这一票。
为国为民呀!
这个帽子可是不小。
姜安没有当场表态,说是自己要去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给出答复。
按赵国伟从高层领导那获得的信息,以姜安的为人,这事肯定能干。
没到半天,姜安的答复来了。
这事他干了。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随后他甚至拿了三个空壳公司出来,而且还提供了五家长期合作的欧洲小银行,建议通过他们代为处理收购用的资金。
壳公司,赵国伟笑纳了。用他的壳公司接手姜安提供的壳公司。
至于推荐的银行,赵国伟则是一家也没用。不过欧洲小银行的思路让他眼前一亮,历史悠久值得信赖,而且低调。
赵国伟很快就自己找了一家。这用着多放心呀!
剩下的就是把钱弄出去,然后花出去,再把股权弄回来。
实际情况就如姜安预想的一样,收购台积电股权的事门都没有。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谈的机会都没有。
收购没戏,但是钱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汇出,一副誓死要拿下台积电的架势。
尤其是赵国伟和高科技产业基金的那位领导,一起来到米国,据说要和台积电的人好好谈一谈。
不过,这两位明明还在嘴上说着人在米国,不过转眼却出现在了欧洲。
此刻,赵国伟正在合作银行的VIP室里,质问专门服务他的高级客户经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钱为什么不能划走。”
原来在米国,赵国伟准备将壳公司内的收购准备金全部转到自己的一个马甲账户上。
他要跑了,领导跟着他一起跑。
因为这几年华清黑光的收购几乎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收入和科研成果。华三通信的盈利还算不错,但也撑不起公司几千亿的市值。
市场已经对公司业务能力产生了怀疑,而且越来越严重。而且这种怀疑已经蔓延到高科技扶持基金对华清黑光的投入。
窟窿越来越大,根本填不上。
这种情况下,赵国伟决定找个机会,和领导一起运作一笔钱出去,然后跑路。
他低头去找姜安合作,就是让这一切变得合情合理。
收购财团账户上的钱不算少,前期款都在这里,一共20亿美元。
其中华清黑光5亿,扶持基金10亿,姜安的钱倒是不多,才1亿。其余的4亿美元是其他途径来的。
当网络转账不能操作时,赵国伟立即电话联系了他的客户经理。
虽然是半夜,但对方的态度非常好,给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的解释。
“赵先生,您要求转走的金额过大,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考虑,我们需要您在柜台完成操作。”
原来如此,虚惊一场。
领导还特意表扬了这位客户经理:“看人家外国这服务,就是到位。大半夜的,一点脾气没有,替我们考虑的很全面嘛!”
为了尽快转走这笔钱,赵国伟和领导连夜飞机,直达小银行所在的城市。
一顿交涉之后,客户经理告诉赵国伟,“对不起,赵先生。您的这笔钱因为有我行控股股东的资金,所以您的转款需要获得他的同意才行。”
赵国伟愣了。
领导也愣了。
擦,这里面还有姜安的事。除了他,没人能有这个本事。
此时,VIP室外面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可随后进来的人却不是姜安。
当赵国伟和领导被送回国内以后,赵国伟提了一个要求,他希望能见姜安一面。
他问姜安:“那个银行什么时候成了你的?”
姜安的回答如下。
“你看过我写的《三体》吗?在书里我写了一个词,叫降维打击。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花招都没有价值。所以随便你在国内怎么折腾,我只需要买下国外的银行就行。还好这家银行不贵,才20多亿欧元。当我出两倍价格的时候,银行的每一位股东都不会拒绝我的善意。”
随后的事情,自然有专人处理。姜安的重心又回到了游戏开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