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龙村名匠(1 / 2)
“龙村可以概括为‘一寺两庙又七匠,三山四水隐九景’。一寺,就是古雷音寺遗址;两庙,是指东庙(武关帝庙)和西庙(文关帝庙);三山,是伸向龙村的东、南、西三条山脉;四水:北汝河,黑峪沟,豹子沟和盘龙河;七匠,龙村有名传一方的能工巧匠,如木匠韩梦兰,铁匠郭付林,石匠高清山,砖瓦匠李九长,明医马邦贤,越调于文广,风水师安章栓;九景:雷音寺遗址,关帝庙,石木碗,老龙潭,石鼓山,凤凰翅、老硩岭红色基地,盘龙风俗街和南岸湿地公园。”也有人把龙村概括为两句话:“一寺两庙生七匠,三山四水隐九景。”
这里,就先说说龙村名匠的故事。
先说木匠韩梦兰
提起韩梦兰这个名字,上世纪龙村附近的人们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大名鼎鼎的木匠。
韩梦兰,男,一八八五年出生于龙村,卒于一九六零年二月十五日寿亨七十五岁。
韩梦兰从小喜爱木工活,凡是看到有精致的木工物品,他都爱不释手,左看右看,想从中找到什么。对此他父亲专门四处拜访给他寻找名师,最终安排他到汝阳北大安冯家拜师学艺。
韩梦兰从小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倍受冯老师的关爱,把所有的技巧都传给了他,在师兄弟五人之中,他是最优秀的。苦学三年,学业有成后他回到关帝村为家乡邻做木工活。
工匠师们喜欢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韩梦兰对于各种精致的木工活都能做。主要绝活一:他做的榫头活永不松动。绝活二:他箍的木水桶无论湿干永不漏水。绝和三:就是做棺材时的合大缝了。
相信大家都熟悉“三长两短”吧。它的本意是指棺材中的两块侧板和一块底板(三长),再加上前后的两块短板(两短)。比喻人遭意外的灾祸或有人身伤亡的恶性事件。(若再算上棺盖那就是“四长”了,那叫“盖棺定论”。)制作棺材中把几块长七尺多,最厚达六寸的木板粘合在一起叫合大缝。合大缝需把相邻两块大木板的结合面刨得十分平直。大多数工匠是刨刨看看,看看刨刨,经过多次后再把两块大木板对齐试试,看能不能合严实,若不能合严实,再进行刨平,直到缝口严实为止。韩梦兰则不然,他根本不用眼看,只用手在上面从头到尾一摸,就能判断出要合的面是否平,能否合严实。真是奇呀!真不愧是一代名匠!
韩梦兰不仅技艺高超,而且道德也十分高尚。他为很多慕名来取经的人免费传授技艺,给本村人干活从不收一分工钱。他盛名远播,深受乡邻的好评。
明医马邦贤
马邦贤,男,出生于一九三九年,家住河南省阳县望嵩镇龙村,一生从事医疗工作。
马邦贤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上有兄长,父母为人十分善良。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勤劳勇敢、尊重他人、结交邻里、帮扶贫弱。
十岁那年,父母东拼西凑点钱,把马邦贤送进了学校,让他好好读书,当个有文化的人,将来能更好的生活。
马邦贤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起早贪黑努力学习,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名列前茅。
一九五九年八月,参加高考,顺利进入了河南化工学院化工系无机专业学习。
在大学里,他仍刻苦学习,各科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正当继续深造的时候,因为自然灾害,大部分高校进行了合班并校。
马邦贤对新分配的专业不够理想,便回到了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为了将来的生活,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农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到处是夭折的婴儿,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太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学医,想用医药来挽救病人脆弱的生命。
于是他开始接触、了解、学习中医。中医作为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他感觉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他于是更加用功,不分昼夜苦读医书,四处请教名医,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给人治病了。
一九六五年,马邦贤一人承担了龙村的主要医务工作 。
直到一九七八年村里办起了卫生室,马邦贤担任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