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切割(1 / 2)
在滨城队的战术体系中,单后腰一个人需要做两个球员的活。
当然,你不能要求他做得跟两个球员一样好。
不过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尤其是在滨城队这样的北区冠军的队伍中占据单后腰首发,那么这名后腰球员必然也有着不俗的实力。
在现代足球中,后腰作为球队的攻防节拍器,那么双中前卫自然就是球队的进攻发动机和源泉。
两名中前卫提供中场的创造力,同时还要能够联通前场的三名前锋。
因为三前锋是由双边锋和单中锋组成,所以不可避免的中路缺少一个前腰似的人物。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串联前场,那么两名中前卫就必须要轮流前插,带球推进,参与到最后的进攻中去。
最后就是三前锋,因为中场人员不足以及厚度薄弱,所以进攻真正的还是要靠三前锋,尤其是其中的双边锋。
这个时候,翼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因为翼卫有着更大的覆盖范围,所以边锋更多的承担起了进攻的作用。
于是在这样的4-3-3阵型中,双边锋既要能够作为球队的爆点,突破对方的防线,也要能够做出最后的致命一击。
看着草稿纸上面画出的战术图,陈晓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远在欧洲的红蓝色。
这样的阵型,让陈晓建想到了那个远在欧洲大陆的巴萨。
当然,滨城队肯定是不能和巴萨相提并论,如果那样的话,陈晓建他们也不用比了,直接认输就好了。
只是看着这样的阵型图,陈晓建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滨城队就像是一支无限弱化的巴萨,从他们的录像视频中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短传渗透,快速推进。
在不断的传球中,撕裂对方的防守。
北区实力名列前茅的津门队,在面对这样的战术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拼尽力气,却依然逃不过被五球屠杀。
陈晓建在草稿纸上画下一条条实线和虚线,这些都是滨城队的主要传球线路,没过多久,整张白纸就满是各种弧线,一条条线条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有着某种规律。
陈晓建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杂乱的线条当中找到真正的“有效线条”,然后用蓝色的笔一根根的标注出来。
找出那些线条之后之后,发现最后集中在了两个人的身上,后腰和右中前卫。
更多的时候,球是在这两名球员的脚下,虽然左中前卫也要承担组织进攻的任务,但是更多的却是中路穿插。
陈晓建看着白纸上的勾勾画画,陈晓建犹豫半晌,在已经什么都看不出来的纸上写下了两个字,切割。
陈晓建想出的破阵之法就是切割,切割阵型、切割球员、切割传球线路。
滨城队的阵地进攻,绝大部分是从三名中场球员发起的,一旦将这三名中场扼杀住,那么滨城队的三名前锋就是没有水的鱼,再怎么能游也就只能因为没有水而死在岸上。
不过陈晓建想到的切割之法却不是切割滨城队的中场球员。
陈晓建之所以没有选择切割滨城队的中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想要切割滨城队的中场的话,需要中前场球员投入更大的防守精力和跑动,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员。
要将对方中后场的三名球员切割开需要多少人?